《晶体学报》发论文的门槛比较低。只要在网上用搜索引擎一搜,就能搜到《晶体学报》的投稿网站。E卷的投稿方式有点特别,有一个投稿专用的软件,只要把实验的关键数据和相关信息输入,就能自动生成一篇符合这个期刊需要的论文了。(见12月30日《人民日报》)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论文还可以这样写,不过对于专业研究性极强的学科来讲,论文的表述文字大同小异,呈现格式化文本,也是事实。就是说,只要填上关键数据,即可证明你的研究成果,虽然此类研究有可能只是一些细枝末节。对于其价值,还不能信口雌黄说哪个大哪个小,因为沧海一粟的数据中,没准有哪一组就会构成诺贝尔奖的一个零部件(基础数据)。
据说这个《晶体学报》有A、B、C、D、E五个卷别,相比其他几卷,E卷最易发表论文。要用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来衡量的话,E卷的影响因子只有0.3,比起高端的学术期刊,如《科学》影响因子将近30,《晶体学报》E卷简直就是“小儿科”级别。但在我们这里,由于现行学术评价体系的弊端,《晶体学报》E卷竟有半数文章来自中国。查询结果表明,中国已经连续几年在《晶体学报E卷:结构报告网络版》发文排在第一位,2005—2008年9月该杂志共发文近1.5万篇,中国籍作者发文超过7500篇,占该杂志总文章的半数。更让人吃惊的是,其中一位作者是黑龙江大学的ShanGao,自2004年至2009年,在《晶体学报E卷:结构报告网络版》中发表的论文为279篇。这个数字与12月19日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官方网站刊发社论,承认来自中国井冈山大学的两位教师至少70篇论文被证明是伪造的决定撤销相比,显然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造假,并不在于数字的大小,就是说,只要你勤奋,真正从实验室里发现了新数据,别说是279篇,就是2790篇也是应该的。可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你造假,性质就完全变了,不仅没有意义,而且影响非常恶劣,因为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造假可是科学的天敌。
井冈山大学这两位造假教师刘涛和钟华还曾获3.2万元校方奖励,12月29日被解聘和开除公职,可谓一步失足成千古恨,损失巨大,教训深刻。不能不说,他俩最终成为当今不求质量的评价制度之牺牲品。
只求数量不讲质量、只要有就行、只要交了就过关这类评价制度已经成为传统,被普遍认可。当下越来越“发达”的论文产业和经济大家也都耳闻目睹。年关将至,各种总结汇报材料,真的以公文归类,不讲质量,只要写了交了就OK,没有人在乎写得怎么样,一般而言是多多益善,越长越好,哪怕是废话、套话连篇,也没人在意。尤其在当前复制粘贴易如反掌大行其道的“剪刀写作”中,一些花拳绣腿的表演文字满天飞。可惜的是,也都麻木了,没人看没人在乎。即便是评定职称的论文,谁来甄别质量高低?再说了,恐怕评定者也是文理不通的歪嘴和尚,他哪里还有能力鉴别论文真伪和质量高低?
实际上,正是这种举国风行的不求质量的评价制度,让许多人的言行都大打折扣。井冈山大学这两位造假教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不知道,他俩“牺牲”了,会唤醒几多公职人员因为忽略质量而重蹈失职渎职的“雷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