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时政评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温总理明示“言者无罪”有何启示

2009年11月16日 06:46   来源:新华网   王文武
    温家宝总理13日上午在中南海向新聘任的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颁发聘书,并同全体参事、馆员座谈。温家宝在座谈中说,请参事、馆员们围绕政府工作发表意见和建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并就进一步做好政府参事工作提出“要提倡独立思考、敢讲真话的精神”等四点要求。(11月14日新华网)

    温总理的一席话,让作为媒体从业者的笔者感动。笔者不是政府参事,但温总理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字字落在了笔者心坎上。试想,如果官员都能像温总理那样“闻过则喜”,就不会出现一些“因言获罪”事件了。

    所谓监督的目的就是整改,闻过则改是舆论的幸事,改过从新是被监督者的幸事,如果被监督者都能从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角度出发,那就是社会的幸事。遗憾的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些单位、部门单位开始对“真话”敏感了,有些人听到批评后,不首先思忖自身的问题,反而拿“说错话”来要挟“言者”。

    “闻过则改、闻过则喜”是一个健全社会对每一个包括各类经济实体在内的社会成员最基本的诚信要求,远谈不上是一种难以企及的精神或难以达成的信念。一段时期以来,一些政府部门的少数人把自己看高了,把群众的事儿看小了,看轻了,正是这样的认识和在这种认识支配下的一些做法和作风,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冷了群众的心,成了横在党和群众之间的一个障碍。如果一旦出现负面新闻,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灭火”,这自然不利于民意的疏导和问题的真正解决。

    常闻己过,可窥过失。政府作为人民的主心骨,要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去面对错误和失误,面对批评和监督,抱着“闻过则改”的态度,虚心接受批评,勇于改正错误。温总理已经明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笔者认为,各级官员应该做到“闻过则喜”:一方面要善闻、喜闻,不仅能够被动地“闻”,而且能够主动地闻、多闻、兼闻;另一方面要能改、善改,不仅改得及时、准确,而且改得让人放心、让人满意,在改过中完善、提高。

    在此基础上,官员要铸炼自己的“气度”。因为一个人的“气度”提高了,对舆论、社会的监督的容忍度也会相应提高,也有利于正确使用公权力。公众不希望看到一些官员今日鞠躬道歉明日就飞横跋扈,更唾弃那些将民声当成耳旁风甚至变相压制的为官者。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