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涨价 逆势狂飙背后的真问题

2012年09月05日 09:43   来源:四川新闻网   胡艺

  9月3日,贵州茅台集团发布公告称,为更好地统筹兼顾各种因素,决定自9月1日起上调部分产品出厂价格,这些产品平均上调幅度约为20%~30%。本次调整不涉及公司产品的市场指导价格。据介绍,贵州茅台2011年1月起曾上调产品出厂价20%左右,两年内共累计提价达50%。(9月4日《证券日报》)

  从2011年1月开始,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茅台酒出厂价累计提价达到50%之多。令人瞠目结舌。茅台作为国有企业与民族白酒品牌,还自诩为“国酒”,却无视社会责任,出厂价一涨再涨,零售价不断“飞天”,其他暴利行业恐怕只能望其项背。

  应该承认,茅台涨价,与成本、供求、品牌价值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有关。茅台不是全部供应公款消费的浅显道理,大家并非不懂。但是,动辄千元一瓶的茅台酒,普通百姓根本消费不起。除了富人正常消费,有人请客送礼以外,茅台酒供不应求与公款消费撇不开干系。

  反穿西装抗议政府预算不透明的深圳公共预算观察志愿者吴君亮,曾谈到了这样的例子:一名交通局长好喝酒,最近一次性买了800瓶茅台,当问该局长是用自己的钱还是用公款买的,局长笑答“这个就不要问了嘛”。还有一个银行的行长,酒量豪放,也尤喜茅台,据说他个人一年就要消费两三百瓶。局长与行长一个月的工资能买几瓶茅台?交通局长一次性购买800瓶茅台,银行行长一年消费两三百瓶茅台。除了贪污受贿与公款消费以外,我想不出更合理的解释。虽说茅台是面向整个社会、市场供应,但是从局长、行长豪饮茅台酒的现实来看,公款消费是茅台酒价攀升的重要推手。

  虽说茅台酒涨价不直接掏老百姓的腰包,但是由于公务接待花的是纳税人的钱,茅台涨价意味着纳税人负担增加,其他公共蛋糕被切去更大的一块。茅台涨价实际上与你、我都有关。除了中国人情文化、送礼文化源远流长以外,茅台涨价背后的公务接待治理难题值得思考。如何管好公款吃喝,把纳税人的钱用到刀刃上。十分重要。

  虽然中央三令五申治理公款吃喝,好多地方颁布禁酒令,但是,从中央部委与部分地方公布的“三公经费”账本来看,公务接待费依然居高不下。再加上国企公务接待费用,数据更惊人。尽管有消息说,“三公消费禁喝高档酒”,但是茅台逆势涨价再次佐证了公款吃喝的顽固性。

  经济学者焦建国认为,“公务接待的核心是财政制度问题。在一定意义上,所有的腐败都是财政腐败,没有严格控制的职务消费就成为腐败的渊薮。要让官员们“小气”起来的根本方法就是让预算软约束硬起来。”我对此深表赞同。由于财政预算随意性大,对公务接待隐性腐败的整治多停留在曝光、谴责的层面,对公务接待过多过滥的监督与处罚措施比较疲软,而且有的地方“上梁不正下梁歪”,吃喝腐败土壤依旧肥沃。

  茅台酒一涨再涨,相关部门一方面要拿价格处罚新规说事,督促民族白酒品牌的利润血管里流淌道德血液,不让茅台酒价继续“飞天”,为白酒行业涨价潮降温。另一方面要下决心把公务接待费降下来。避免茅台等高档白酒企业与经销商把公款当唐僧肉,猛掏纳税人的腰包。或许干脆把茅台、五粮液等高价酒从公务接待中剔除。

  对此,政府不仅要公布公务接待预算,还要征求公众意见,压缩公务接待预算决算,管好预算外收入,严厉问责吃喝费超标单位的责任人,并考虑把吃喝腐败与绩效考核挂钩。

  进一步说,公款吃喝不能只违规不违法,降低公务接待等职务消费应从制度上升到法律层面,像治理贪污受贿一样治理公务接待腐败,让官员慑于高昂的违法成本不敢胡吃海喝,不敢无所顾忌地一次性购买800瓶茅台,也让“耍酒疯”涨价茅台们从涨价暴利中清醒过来。

(责任编辑:李焱)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