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超前建设豪华办公楼,折射政府职能错位

2012年09月05日 08:51   来源:荆楚网   杨攀峰

  只有200多名工作人员的河南省信阳市明港镇政府,却投资数千万元,修建了一栋8000多平方米的豪华办公楼。不仅人均建筑面积和每平方综合造价均达到、甚至超过了国家规定的省部级党政机关的标准,而且该项目在建筑面积和投资总额上也远远超出主管部门的文件规定。(9月4日中国新闻网)

  重重党纪国法为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作出了严格的规定,而豪华办公楼为何屡禁不止?这些项目如何得到审批?如何躲过重重党纪国法的监督管理?明港镇政府相关人员表示:“超前规划才是最大的节约。”其实,这不是明港镇的首创,陕西阳县公路管理段24人享用106间办公室,针对公众质疑,他们早就回应:“适当超前”。

  可见,“超前规划”不是个例,也许后来者还会有如法炮制。因为“超前规划”的确是个科学而明智的选择,重复建设之风已经让人痛心疾首。所以,“超前规划”是一个城市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直接体现。但是很遗憾,明港镇这个“超前规划”实在不太高明。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把超前规划用在楼堂会馆、住房面积、座驾档次、公款消费,那不仅不是节约,而且是巨大的资源浪费甚至触碰法律红线。据信阳市平桥区政府信息公开网信息,明港镇2009年地方财政收入为5337万元,2011年全年财政收入为8260万元。而据《信阳日报》报道,今年上半年该镇的财政收入为2002。5万元。拿出一年财政收入的将近一半来建办公楼,可见明港镇政府建办公楼的魄力之足、决心之大。但是从一方面我们又看到明港镇公然违背《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党政机关办公楼工程造价标准》等相关规定,却硬要拉上节约和规划的大旗,让办公大楼坐着火箭进入了“现代化”。

  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列出许多条,比如公共财政制度松懈、对政府行为监督不力,等等。而且早在200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对党政机关违规建造楼堂馆所问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问题的通知》,并在全国范围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清理工作。但是建豪华办公楼的歪风邪气并没有得到彻底遏制。一个重要原因恐怕还在于对政府权力界定不清。

  豪华建筑的背后,是一些地方的政绩冲动和形象冲动,折射出政府职能的错位: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胜于对民生的重视。比如有些地方政府靠政府大楼打造地标建筑,提升土地价格,而握在政府手中的权力天然吸引着土地开发商不惜以“赞助”的手段来支持豪华办公大楼的建设。如此在经济和商业因素的作用下,很多地方斥巨资建豪华办公楼就不足为奇,监管的不到位也就不言而喻。所以清理豪华办公楼之风,不能完全是监督上的建规立制和行政上的堵与截,而必须把政府权力和市场经济的因素相结合进行梳理和引导。否则,条条禁令只是运动式的喊话,豪华违建也就很难彻底改观。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