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受伤甚至死亡的事件,据了解,哈尔滨8天发生7起路面坍塌,导致2死2伤,石家庄3名路人被“电死”,引发众多市民的痛惜和质问——熟悉的城市为何变得如此没有安全感?(8月21日《大河网》)
“亲,珍惜你在哈尔滨的每一个朋友吧,因为他们可能走着走着就……消失了……”这看似揶揄,又透着点儿心酸的微博痛指哈尔滨近来频发的地面坍塌事件。
8天发生7起路面坍塌事件以致2死2伤,走着走着路就被电死……这些事情听起来匪夷所思,仿佛日常出门都变成了一件高危事件,以致步步惊心。城市的街道为何如此脆弱不堪,看起来像豆腐渣、苏打饼干,变成了吃人的“陷阱”,这背后隐藏的问题值得追问。
首先,如果不是因为道路质量存在问题,在没有地震、海啸侵袭下,平时走的马路怎会突然塌陷?若不存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违反工序、回填不实等情况,在地下设施周围形成空洞隐患,谁又会走着走着路就“消失”了呢?
青岛是我的家乡,一百多年前,德国人在青岛留下的石马路至今结实如旧。当时修路的时候,德国人可谓煞费苦心,为了马路防滑、耐用、结实,他们在许多非常陡峭的道路上使用了当时非常昂贵的马路牙石,从19世纪末到现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雨打风吹去,这些马路牙石路的质量至今靠得住,走在上面根本不会担心掉下去。
其次,八成是道路监测、电线监测出现了问题。按理说,市政所属的相关道路、线路产权单位,理应定期地对地面及地下附属物进行检查检测,哪里有问题马上解决。只要做到防患于未然,自然不会出现行走如此频发的意外事故。
说到底,这些意外,大部分出自“人祸”,并非意料之外,相反,由于相关部门责任心匮乏、检查监测不到位,这些意外可以说完全是意料之内,即使今天不出事,明天也会出事。
走着走着掉坑里、被电死,说到底还只是极端现象,多少道路用着用着就出现大坑、豁口,马路像装了拉链,挖了填、填了挖,大街上电线密布,线头裸露……这些小事也从侧面反映出市政建设设计规划不过关、质量不过硬、没形成具有前瞻性的管理方案、监管机制。
死者已矣,如今悲剧已经发生,这些城市的市政部门理应对此事高度起来,从珍视个人生命价值出发,一方面,在城市建设方面,尽可能高瞻远瞩、设计合理、质量过硬,不能把所有的事故都归结于天灾、意外;另一方面,也要建立严格的追责机制,必须要有人为事故的发生承担责任,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调研背后是否存在工程腐败问题。
如果每天出门之前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活着回来,如果一见下雨阴天就提心吊胆是否会被电死,生活在一座没有安全感的城市,不仅是市民的不幸,更是一座城市的耻辱,毕竟每个公民都有安安全全出门、回家的权利。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