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轮“电商价格战”毫无章法和价值

2012年08月21日 10:36   来源:中国网   

  京东与苏宁易购、国美等电商巨头的“价格战”,不仅达到了吸引眼球的目的,也招来了各种各样的议论与猜测,以至于商务部也不得不出面关注,督促企业要“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保护消费者和供货厂商的合法权益,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

  据媒体分析,京东发起这场“价格战”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价格本身,而在资本市场。一方面,京东自身因为持续烧钱和亏损经营,已经有投资者想要撤出了,只有通过IPO再次获得融资,避免“资金链”出现问题,才是唯一的出路。不然,会让企业面临极大的压力,甚至陷入困境;另一方面,想利用自身大家电业务只占全部业务20%的“优势”,击垮该项业务占全部业务60%的苏宁,使其在资本市场严重受挫,最终“完败”于自己脚下。

  虽然商场不排斥企业利用各种各样的营销手段和策略,包括打击对手的软肋、利用对手的弱点,但是,最终结果,都要有利于市场完善、消费者利益,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而不是毫无章法,乱战一气,甚至恶意炒作。

  显然,京东和苏宁的这场电商大战,从哪一方面看,都是没有章法可言的,甚至可以说是卑劣和低俗的。因为,这场战争不管能否产生结果,或者哪一方最终取胜,都不可能有好的结果,更不会对企业品牌产生正面作用。如果京东的出发点真的只是为了在资本市场赢得一些利益,那么,其最终的付出,极有可能比得到的要多得多。

  在欧美发达国家,也经常明战不停、暗战不断,但是,所有参战企业,都会很讲游戏规则,都有一定章法,而不是乱战一气。最终结果,也是输者心服口服、没有任何怨言,赢者则品牌更硬、人气更旺、市场的公信力更强。因为,竞争是全方位的,是以品牌、服务、企业的商业价值和核心价值为基础的,不是简单的“价格战”,或者居心险恶。即便竞争的背后,有投资者为了自身利益给予支持和纵容,也不会放弃对品牌的培育和扶持,不会为了眼前利益和一时之利,让参战企业承受品牌灭失的风险。如果这样,这些投资者就会从此失去市场的信任,失去消费者和其他投资者的信任,就会在市场毫无立足之地。

  而在“京苏大战”中,无论是参战企业还是背后的投资者,都忽略了“诚信”和“道德”这两大市场法宝,都没有意识到品牌是靠正当竞争和市场形象创造与塑造出来的,而不是乱打乱战出来的。

  尤其值得参战各方引起重视的是,中国的消费者,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只看价格、不看服务,只看营销、不看品牌,只看眼前、不看长远,而是把品牌、服务、形象看得越来越重、越来越有分量。在这样的情况下,纵然可以赢得一小部分低端消费者,但会失去绝大多数高端消费者。而一旦高端消费者将消费理念传导到低端消费者身上,可能就会连低端消费群体也远离自己而去。这些企业要想再重新树立企业品牌和形象,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中国企业必须努力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消费理念的转变,而不是继续使用早就应当为市场淘汰的落后、低俗和卑劣的营销策略与手段。不然,中国企业要想真正建立自己的品牌,特别是创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很难。而中国的资本市场,在消费者理念不断转变的情况下,也正在逐步趋向理性、逐步走向成熟。尤其是新一届监管机构成立以来,正在大力树立和推广价值理念,对利用恶劣手段炒作市场概念、市场价值的行为,应当不会予以支持,更别说获得更多利益了。从这一点讲,我们也希望监管机构能够对此次电商大战予以关注,并作出一些反应。

(责任编辑:李焱)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