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也能成为城市和谐发展的“风景”

2012年08月20日 11:04   来源:荆楚网   段永杰

  上海市轨交公交总队徐家汇站派出所官方微博最近发布了一个乞讨排行榜。对常在地铁中乞讨的人进行了排名,22岁的何某以309次位居第一,他来自辽宁,暂住在火车站附近,文盲,脚上有残疾。88岁、来自安徽凤阳的陈老太以302次暂列第二。近期,上海轨交警方加大打击扰乱车厢秩序的地铁行乞行为的力度,轨交徐家汇站派出所更在日前推出微信举报地铁行乞试点,收到微信后5分钟内,民警即可到达相应车厢。(8月18日《新民晚报》)

  众所周知,行乞在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中几乎都存在乞丐,这是不争的事实。毋容置疑,城市的文明程度不在于有没有乞丐,而在于我们如何对待乞丐。况且,容忍乞丐在城市里生存,反而体现出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以及社会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尊重程度。固然,乞讨者的行为确实让城市管理者和部分市民感到不舒服,但用"乞讨排行榜"把乞丐"示众",如此为了城市的所谓"形象"而不惜牺牲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羞辱的不是乞讨者,而是管理者自己,向世人示出了城市的冷漠。

  不可否认,乞讨人员在地铁乞讨,确实给城市环境、地铁秩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也不否认,乞讨者中也有一些并非生活困难、而靠乞讨致富的职业乞丐,甚至有对行人、旅客强讨恶要的假乞丐。这些人影响了城市文明形象。但是乞讨毕竟是弱者最后的选择,多数乞讨者是被迫而为之。从徐家汇站派出所发布的乞讨排行榜来看,排在地铁乞讨榜前两名的是一名残疾人与八旬老太。派出所对这些弱势乞讨者张榜公示,并严格执法,采用微信等现代网络手段予以打击,显得很不人道,缺乏人性温情。而且伤害了乞讨者的隐私权利与人格尊严。

  贫穷没有原罪,乞讨没有罪过,城市的面子固然重要,但是乞丐的生存权利不可漠视。除了少数强讨恶要的假乞丐外,乞讨者只要不妨碍市民正常生活、工作,市民愿意给予救助,何尝不是一道城市慈善风景线?有关部门何必拆除这道慈善风景?

  在这方面,国外一些地方对待乞丐就很尊重,也值得我们借鉴。比如英国为乞丐找工作,巴西提出对乞丐"不要给小钱,给他们做人的权利和机会", 孟加拉国推广一项"乞丐安置"计划,五年内消除乞讨现象,主要是政府和慈善组织联手让乞讨者得到培训、教育、并获得雇佣,不一而足。国外能做到的,我们也应该努力做到,城市管理者要做的不能简单地"禁",抑或想法羞辱他们,而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立完备的救济体系,想办法去疏导,去更好地安置他们,让他们有更好的收容之地。同时,也对那些以乞讨为业的职业乞丐进行甄别,凡年轻未丧失劳动能力的、没有肢体残疾的、没有智力障碍及其他特殊原因的另行清理。

  相信只要我们有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多一点善心,多一点宽容,乞丐也能成为现代城市和谐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

(责任编辑:李焱)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