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2012年的运转已经过半,各项经济指标出现了较大的下行趋势,国家统计局和汇丰相继公布了最新的PMI数据,越来越多人关注的“中经产业景气指数”也已于7月30日集中刊发,各重点行业的发展态势清晰可见。综合多项报告,应该说,当下的经济运行还处于困难的关键时刻,宏观经济面临着巨大压力和风险困难。
因此,下半年经济工作在宏观政策上如何加大预调微调力度,增强前瞻性和预见性尤为重要。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全年乃至于较长一段时间,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轨迹将如何呈现,学界是有争论的:有的说是U型,也有的认为是L型,还有一些经济界人士提出了其他运作状态。其实也不奇怪,年初就有人认为一季度是底部,可半年都过去了,经济能不能回稳依然是我们需要应对的问题。于是,对未来的经济前景,有的乐观一些,有的持谨慎态度,也有的较为悲观。
理性地说,对下半年中国经济的成长不可以掉以轻心,应有积极作为,但要注意,稳增长不是单一地等同于保增长,保数量勿把保质量丢了。
中国经济总量中相当大的一块是与外贸联系在一起的,稳增长离不开稳外贸,特别是稳出口。整体而言,虽然新兴经济体不乏亮点,但我们稳定外贸的外部环境极为严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总裁拉加德 8月1日警告,多国经济数据不景气与投资者负面情绪造成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信心下降。IMF七月份发布的报告预计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幅分别为3.5%和3.9%,较此前预期分别下调0.1%和0.2%。可以说,欧债危机是全球经济复苏最重要的风险源,未来几个月,欧洲决策者如果没有继续拿出强力措施,在欧债问题上取得重大进展,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恐怕极为缓慢,市场信心下降的趋势也难以一时转圜。也有人认为,欧债危机不只是公共债务的泥淖,更是竞争力的问题,因此,危机不可能是短期现象,很可能是中长期的衰退问题。
如此说来,稳定外贸不应是“一时之兴”,而应该有更长远的规划。当然,外贸竞争力来自于质量的提升,政府必须有持续稳定的推进政策和加力扶持。
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六点意见,大体都是围绕着“扩大内需”而言。可以说,公共投资、货币政策、减税及扩大消费等是对需求有促进作用的。今年以来,各部委的政策可谓是层出不穷,包括宏观政策中的信贷政策、结构性减税、扶持中小微企业、鼓励民间投资和促进节能消费等等,可政策总离实地差“一里路”。下半年,经济工作应该更着重把“稳增长”政策实实在在地落地,而不是“光说不练玩漂浮”。比如,媒体不断披露部分地方和部门存在“多征税”、“征过头税”等现象;还有,由于今年原材料价格波动很大,海关和口岸部门的数据库并未及时反映这种变化,在“审价”等环节上给外贸企业造成困扰,其不单单影响到税负,甚至会对生产和进出口货物流通造成不利影响。
环境造就人,好的环境更能成就好的企业。稳经济不能荒芜转方式、调结构,中国经济需要转型,必须转型。与减免一点点税赋相比,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民营企业更需要的是创造更为公平、公正、有质量的市场环境,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该依法办事,不能法外生枝。
中国经济犹如大洋中行驶的航船,大风大浪当中关键是要把船驶稳。可要把船驶稳,没有一定的增速是不行的,那前行的压力和困难会更多更大,也就是说要“保量”。至于行稳的好状态,那就要看驾驭的水平和方式,也就是说要“保质”。(王振峰)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稳增长,金融业不能“晴天送伞雨天收”——提振下半年经济应有作为(之二)
关海涛:“稳增长”中国经济“弯道超车”不是难事
稳增长,如何稳
中国稳增长具有世界意义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