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为何对“重大利好”不买账

2012年08月05日 06:52   来源:羊城晚报   阅尽

    疲弱已久的股市再度迎来利好。证监会前日透露,将再次降低A股交易经手费、过户费等,降幅达20%。同时,证监会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降低印花税。受此利好消息刺激,昨日深沪股市报收小阳线,但成交量未显著放大,表明利好消息并未激发投资者的参与热情。以往市场活跃时,单个市场日成交额即上千亿,高峰时更达几千亿元,而昨日两市的总成交额尚不足千亿,可见市场对利好反应的淡静。有人还担心,市场或许再现“一日游”行情。

    降低经手费、过户费及印花税等,对投资者而言,可降低交易成本,减轻负担,放大交易量,是实质性的利好。因而,历史上深沪股市曾几度出现因此类利好而暴涨的情形。但是,今年的股市对利好的反应却越来越迟钝甚而冷漠,无论汇金入市,还是扩大境外机构投资,以及6月和此次的两度降费等,都无法阻止市场的跌跌不休走势。市场到底怎么了?投资者为何对“重大利好”不买账?

    回答这些疑问,还需到股市内部寻找原因。应该说,A股市场经过全流通变革,以及随后连续几年超常规、创全球融资纪录的大扩容,市场已处于极度的供求失衡状态。供求关系是决定价格走势的基本要素。再好的东西,若突然间无限量供给,也只会“烂市”。证监会一再力挺蓝筹股的“投资价值”,但连最赚钱的银行股也卖到了“白菜价”,道理正在于此。股票即便是黄金,但证交所短期内以10倍甚至几十倍放大的供应量“铺货”,有多强大的买方力量能撑得住金价呢?

    可以说,不顾市场规律,盲目扩容,已令股市的生态环境极度恶化。同时,制度性缺陷,也导致新股发行变为“圈钱”游戏,不断耗损着投资者的资本和信心。所带来的恶果便是,市场连续多年低迷,几无赚钱效应,最终,投资者不得不忍痛“大逃亡”。目前已有几十万股民销户,更有高达六成以上的股民空仓。但在如此糟糕的市况下,监管层仍念念不忘“世界第一”的目标,有时竟一周发行8只新股,股指不跌才怪。

    保护投资者利益,最终得体现在投资要有回报,但在一个持续低迷的熊市里,投资者几乎不可能获得回报。今年的两度降低交易费,据称可为投资者减少100多亿的交易成本,但股市下跌,股票市值的损失以万亿计,孰多孰少,一望即知。今年以来,为体现投资回报,证监会一再强调上市公司的盈利分红,但是,这种投资回报必须以相对稳定的股价为基础,否则,一除权和股价大跌,所谓的“分红回报”便化为泡影。

    多年的无节制、掠夺性的扩容,已令A股市场处于相当危险的境地,即便是历史上的熊市,也未出现如今这样令投资者信心接近“冰点”的状况。在此大背景下,市场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恢复生机。降低交易成本,固然需要,但对投资者来说,充其量也就是一种“精神抚慰”,并不能从根本上消解其内心对无节制扩容的恐惧。因此,许多股民提出暂停新股发行的诉求。重要的是给市场以信心,体现出监管层对市场客观规律的尊重。熊市不可怕,扩容也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无视市场规律,以功利化的手段操控市场,这样的股市只会令真正的投资者望而生畏。

 

相关评论:

 

影响股市信心的症结在哪里

 

欲恢复股市生机 先恢复垃圾股本意

 

内外因素令股市“钻石底”变“豆腐底”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