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失真拷问权威部门公信力

2012年07月28日 07:57   来源:红网   吴春梅

  今麦郎酸价超标事件惊现大逆转。昨天,最早做出“今麦郎方便面酸价超标”结论的三门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声明,称自身“检测资质认证不全”,此前出具的检测报告无效并收回。今麦郎公司表示,此次风波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公司会向相关部门反映此事并要求得到合理解决。(7月27日《京华时报》)

  一纸超标检测书将“今麦郎”推上了风口浪尖,经历了“一波三折”的申诉和复议,面对着这迟来的改判和声明,相信“今麦郎”一定五味杂陈。事实真相虽然水落石出,无辜企业虽然沉冤昭雪,然而其引发的损失和社会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

  一家没有“金钢钻”的检测部门何以揽到“瓷器活”?三门峡市工商局在选定检测机构时,是否对于检测资质进行了严格的审核把关?是真的不知情,还是另有隐情?在这样的检测标准下,除了无辜中枪的“今麦郎”之外,是否还有其它企业?除了疾控中心,工商部门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不实信息所引发的严重后果,难道凭一纸声明就可以草草了事?

  不实信息的发布,不仅使企业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遭遇了信誉重创,而且也给不明真相的群众带来了莫名的恐慌,更重要的是损害了政府部门和权力机构的公信力。这些,远非一纸声明和道歉就可以弥补的。然而,面对“今麦郎”关于检测资质的质疑,三门峡市工商局从之前的胸有成竹、言之凿凿到后来的一味躲闪、拒绝采访,其前后大相径庭的态度,更是令人失望至极。

  不作为与乱作为一样,会对行政部门的公信力造成致命的伤害。在“今麦郎”事件中,工商部门如果在资质把关上慎之又慎,严格审查,就可以杜绝检测结果的失真;如果在信息发布上程序严谨,就会少一些失误;如果在事件发生后,可以认真反思,积极应对,那么就可以将事件影响降到最低。

  当前,在食品安全大环境下,民众对食品安全已然信心不足,且消费者向来视工商部门发布的信息为权威信息。工商部门稍有不慎,就会误导消费者,因此相关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更应依法、合规,在信息发布上更应谨慎、据实。

  今麦郎事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不仅要加大对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更要加大对职能部门的监察力度。对于权力执掌部门而言,公权力的过度膨胀,就会导致权力的过度使用,不失职、不越界,依法执政是关键。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