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19时08分,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北京发布”发出一条微博:针对网民反映的交通协管员给遭遇强降水熄火停在路上的车贴罚单一事,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表示,在突发灾害降临时这种处罚是错误的,所贴罚单作废。吉林已责成市交管局处理此事,并感谢广大网友的监督。(7月23日《北京日报》)
61年一遇的暴雨灾害面前,首都北京的个别交通协管员,却仍“兢兢业业”地奋战在“贴条第一线”,向雨中趴窝的车主开具罚单,这实在不是什么“守职敬业”,而更像一种“趁水打劫”!值得欣慰的是,在不少暴雨阻路、弃车而走的网友晒出“趴窝罚单”之后,北京市领导闻讯当即表示,“灾后罚单作废,贴者应受处理”,可谓决断及时、深得民心;其所激活的“执法温情”,显然也将赢得公众的赞赏。
连日来,暴雨中闪光的“北京精神”,正通过一桩桩感人事迹的广为流传,不断感动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一场暴雨,验证了和衷共济的力量。但也不得不说,类似“灾后罚单”这样的“机械执法”,让人看不出哪怕一丝一毫的“情为民所系”。在“水漫京城”的危机时刻,这样人的“处变不惊”,跟他们敬业精神无关,却同他们的道德素养大有干系。“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信条与信念,在这些人墨守成规的思维及做派里,恐怕很难找出对应的细节证明。
北京作废“灾后罚单”,是一种决断,更是一种启迪。这就是,在某些很有必要体现执法人性化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做到“有预案”、“有习惯”,从善如流地予以执行。暴雨袭城时如此,呼吁已久的节假日收费公路免费放行等善政,或许同样如此。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