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出征伦敦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成立。本届奥运会,中国将参加除足球、手球和马术之外的23个大项、212个小项的比赛。央视在晚间新闻呼吁中国代表团放弃“唯金牌论”,享受“竞技体育之美”。(7月12日《华商报》)
恐怕无法否认,金牌,从来都闪耀着刺目的光辉,从来都具有超常的磁力;就像“上帝粒子”那样,神奇而充满魅力。英国物理学家戴维·米勒曾经比喻“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作用,就像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进入一个拥挤的房间,人们围拢在她的身边,导致她无法自如行动。你看,这和选手获得金牌时记者围堵、万众瞩目、观众热捧,是何等的相似乃尔。中国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首夺金牌以来,尤其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勇夺51金称雄金牌榜首,金牌鼓起的热情,至今不曾衰减,以至有人期盼伦敦奥运复制北京奥运的奇迹。事实上,所有项目选手的选拔,无不以成绩作为条件。就连乒坛“拼命三郎”、上届奥运冠军马琳,竟然都不能出征伦敦,可见金牌意识,是何等的深入骨髓。
当然,这也有合乎情理的成分。选拔顶尖运动员,就是要在顶级运动会上为观众展现顶级的比赛水平;竞技体育,谁都愿意欣赏超高水平的发挥。就像前不久的“欧洲杯”,国内观众点灯熬油观看比赛,还不是因为“豪门盛宴”丰盛诱人啊。倘若是一次稀松平常的赛事,谁会有那么大的兴趣?
可是,如果由此陷入“金牌第一”、“金牌至上”的泥淖,也无异于走进了误区。且不说金牌至上可能弱化全民健身,无法使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嬗变;而且运动员背上金牌的包袱,也难使竞技水平完满展示,无法把最为精彩的比赛奉献出来。再者,金牌思想过于浓烈,也就无法从容欣赏体育之美,难以享受精神风貌蕴含的人文价值。
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金牌,金牌充其量是比赛的一个结果,人类钟情或者青睐的,其实是比赛的过程。体育始于游戏,而游戏才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过去总说人能制造工具,动物不能,制造并使用工具成了人与动物区别的标志。然而研究发现,某些动物也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但唯独没见过动物王国举办规模宏大的游戏活动。而且,游戏具有完全纯粹的特质,不带任何功利的色彩。游戏发展到体育层面,尤其有了比赛的“规则”之后,功利色彩才逐渐浓郁起来,以至赌球、放水、兴奋剂等等龌龊的东西附着其上不绝如缕。但从本质上说,体育还是人类展示天性的载体。用奥林匹克的精神来说,那就是参与比金牌更为重要。如果不是这样,你就永远无法解释,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国家和那么多的运动员,也会参加到奥运比赛中来,因为他们早就明白,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根本就和奖牌无缘。他们热衷参与,不是来陪太子读书,而是来享受体育比赛的快感。
其实在金牌之外,还有一个人文的金牌不能忽视。人文是什么?它是心系苍生度己及人的悲悯,它是设身处地替人着想的善良,它是根植于心以人为本的博爱;它是摒弃功利回归人道的素养。北京奥运期间,就有许许多多的人性关爱令人感动,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值得赞赏。比如,在男子举重105公斤以上级别颁奖现场,施泰纳不仅举起金牌,还同时举起了亡妻的照片,这种怀念妻子方式,让现场观众无不动容。又比如,为了救治白血病摧残下的儿子,体操名将丘索维金娜连续五届坚守在奥运赛场,闪现出母爱的光辉。还有刘翔因伤退赛后,上自国家领导下至普通观众以及广大网友表达的理解和关切,也让人慨叹不已。因为,金牌再怎么关乎荣誉,和人的健康相比,都显得微不足道。何况运动员首先是人,不是古罗马斗兽场上的奴隶。我们没有权利要求一个人忍受剧痛参加比赛,以伤残作为赌注,满足自己的金牌狂热。如果真的那样做了,刘翔就不会有后来的辉煌,也不会再度出发、飞往伦敦。
记得北京申办奥运会时,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曾是我们极力推崇的三大理念。引申开来,人文金牌更值得永久珍藏,就像晶莹剔透的红酒,愈久愈具有韵味绵长的价值。有朝一日,当民众完全理解了这种“金牌”的意义,媒体关于奖牌的排序,就不再吸引大家的眼球。那时,我们就会看到更多惬意的笑脸,而不是泪眼婆娑的沮丧。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