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湖北武穴教育局等“吃空饷”行为的曝光,引发了社会对“吃空饷”现象的关注。其实,这并非是个新问题,而是已存在很长时间。正如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者梅赐琪所说,“吃空饷”可以分成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类是“占坑”,一些干部亲属利用各种关系,人不上班,但是把编制占了;另一种是“挪坑”,也即“退居二线”,把职位挪出来,但是把编制占住。
就事情的严重程度及治理难度而言,后一类“吃空饷”要比前一类“吃空饷”更普遍,更难。因为“占坑”的吃空饷靠的是与领导的私人关系,当领导变更或因其他原因不愿再护卫吃空饷者时,原来的吃空饷者就很难继续再吃空饷;此外,这种吃空饷因为得益的只是与领导关系特别好的极个别人,他还可能引起单位同事的不满,一些吃空饷现象的曝光就是由本单位人举报的。
但是,“挪坑”的吃空饷却是现行体制下很多地方为解决官员的升迁和出口问题而实行的一种不成文做法。用梅赐琪的话讲,是为了维护官员体系稳定的一种隐性福利。我非常赞同这种说法。因为“在目前这种近乎终身制、封闭、名义低薪的官员体制之下,官员除了吃皇粮之外,并没有出口,因此,只能体制内解决。但是,如果他们长期滞留在一个岗位,就会影响到其他干部的上升空间。因此,让这样一部分人‘吃空饷’是在目前体制之下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何况,这部分官员退居二线并非心甘情愿,在他们“挪坑”后就必须用较优厚的待遇来补偿他们。
如果说,前一类吃空饷在事情被曝光或被举报后能够得到解决的话,后一类吃空饷解决起来无疑要困难得多,因为大家都如此,它实际成了官场的一种制度文化,因而可称之为“制度性”吃空饷。官员太多,而职位有限,为了让后来者有升迁的空间,就只有对领导干部一刀切,强制实行退居二线。此种人事安排,和副职太多助理太多实际是一个道理。
某种程度而言,尽管此种吃空饷有迫不得已的因素,但并不表明它就是合理的,因而应该默许其存在。原因很简单,不管这种现象在现行体制或官员内部的认知上有多少“合理性”,但从社会整体利益的角度考虑,允许它存在是在鼓励一种本来是错误的做法,它不但浪费国家的资源,使社会公共福利受损,而且在公众和官员之间,制造一种不公,更加强化社会的官本位。
所以,对于干部“退居二线”吃空饷的行为,我们必须进行有效治理。诚然,这在目前比较困难,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好的办法,然而,如果政府真的要下决心解决的话,是可以找出办法的。这里的关键就是一个认识问题,即是站在干部的角度,从“关爱”干部出发;还是站在社会的角度,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若是后者,事情并非不可治理。因为政府假如从一开始就规定干部“挪坑”退居二线不允许用“吃空饷”的办法来变相补贴,大家都一视同仁,也就不存在谁吃亏谁占便宜的问题,就不会有心理不平衡。这样形成一种制度惯性,官员也就会接受此种退休安排。
很多看似不可解的问题,其实都是最初自我放松要求而造成的,时间久了就积非成是,作为一种理所当然的东西而继承,由此导致被动。即使这样,解决的思路也很明确,就看敢不敢拿自己的不当利益开刀。因为对于“吃空饷”这类行为,它无关执政者的根本利益,但影响却很坏,属于那种“捡了芝麻而丢西瓜”的事情,从政府的长远利益出发,实在不值得。故而,政府必须有勇气从制度设计上寻求根本的解决之道。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