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美学不变则“立锥”丑相不止

2012年07月05日 10:12   来源:东方网   邓子庆

  针对水泥锥,直到现在,除却广州市建委有所解释外,仍无单位站出认领并解释其用途。很明显,如果说这些水泥锥有着不为公众所知的且被广泛认可的积极用处,恐怕早就有人出来“辟谣”了;而如今的集体噤声,要么是默认了广州市建委的释疑,抑或于汹汹舆论面前有所畏惧,干脆三缄其口。

  当然,换个角度,即便有单位站出来说“为防止流浪汉桥底露宿的水泥锥是我所建,当初考虑不周,拟尽快拆除”,又能如何呢?说白了,即便应民意所求,将有悖人道的水泥锥统统铲掉,流浪汉就真正有了“立锥之地”吗?

  相信很多人还记得一件事:成都为了防止流浪汉将公交站台的候车椅当“床”,故意将座椅设计得很窄,以至于市民都坐不稳。作为驱逐流浪汉的“伟大创新”,此做法与眼下的水泥锥何尝不是如出一辙?再近一点,深圳日前出台规定“乞丐现街头城管将被扣分”,这种试图通过城管的力量间接达到驱逐流浪汉目的,与“水泥锥”事件不亦极为神似吗?说到底,当城市管理者带着洁癖思维经营市容市貌,缺乏让流浪汉穿堂而过的雅量时,类似“水泥锥”事件之后,谁又能保证哪天流浪汉不会在某地遭遇类似尴尬与困扰呢?

  笔者这样说并非杞人忧天,广州市建委的答复就很值得玩味。“最近很多年广州已经没有在桥下建水泥锥了,未来也不会再建这样的水泥锥。现在桥下一般都是种植绿化植物,既美化了环境,也能防止流浪汉露宿影响市容卫生。”很明显,在这种解释中,我们仍然不难品味出管理者缺乏关注底层民生的冷漠思维:水泥锥被绿化带所取代又能如何呢?“防止流浪汉露宿影响市容卫生”的目的一直都在。换言之,作为市容市貌的一部分,很多地方不管怎么管理,都难有流浪汉的“立锥之地”。

  针对这种缺乏体温的管理方式,某知名网站做专题分析,甚至用帕累托改进去证明“防流浪汉”思维的不人道只是因为太笨,毫无存在必要。而在我看来,问题并没这么简单。如果说水泥锥是因“愚蠢”决策所致,但谁能保证类似所有排斥流浪汉的做法都是无脑表现呢?事实上,很多看似到处不讨好的做法,都是权力美学下的正常产物。道理很简单,你说候车椅没必要在防止流浪汉的同时还影响其他人,但事实上,有几个当官的坐公交车呢?遑论坐候车椅——在他们眼里,流浪汉有损市容市貌,这才是他们关注的。“水泥锥”事件亦同此理。

  权力美学的可怕之处正在于,在公权力缺乏有效制衡的语境下,其一旦与民意背道而驰,一意孤行的决策很可能造成“两败俱伤”,即当权者难以达到真正目的不说,公共利益更在不经意间被折耗。回顾过往,类似事件有很多:广西某地强制村民出钱刷墙、陕西某县给山体刷绿漆、南京曾给居民屋顶统一着色等等,这些咄咄怪事背后的原因都有“领导嫌不美观”的魅影。正因如此,权力美学不变,类似“立锥”丑相恐怕还会层出不穷。基于此,单纯呼吁决策层要有民生视角,要有人到情怀,还远远不够,最关键的还是从制度上让公权力得以充分的制衡和监督,以此倒逼权力美学以民主、宽容、人本的姿态,服务于民。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