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副主编的阿喀琉斯之踵

2012年07月05日 07: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王聃

  当一些毕业生还在讨论毕业照的搞怪时,《新周刊》执行主编封新城7月3日中午发出一条微博:“祝贺蒋方舟同学大学毕业,同时,祝贺蒋方舟同志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被称为“美少女作家”、曾被清华大学降60分录取的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蒋方舟,一跃成为杂志高管了。(《羊城晚报》7月4日)

  我不知道这则决定是否是“话题发源地”《新周刊》自己制造的一个话题,果真如此,讨论它就中套了。有网友微博留言:仿佛蒋方舟一下子就长大了。是的,留存于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可能仍是她4年前在争议声中被清华大学降分录取,仍是这个1989年出生的小姑娘展现在媒体上的清纯形象,她竟然就这样踏入职场且“一步到位”地成为杂志副主编。

  从业经验、社会阅历等都是蒋方舟成为干练职场人必须直面的考验,但一方面,恰如封新城所说明的:蒋方舟2008年入学时即被该刊聘为特约记者,2010年4月升任主笔,她已经是《新周刊》的“老员工”,业务上应该能很快进入角色。另一方面,在一个开放社会,只有老成者才能做高管的观念早已落伍。蒋方舟当然也有资格成为优秀的副主编,只是,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毕业后即以“高管”身份进入一份高度市场化的杂志,真的是蒋方舟最好的选择吗?

  蒋方舟此前的写作成功,莫不得益于宽容的社会空间:社会能用坦然而不是另类的心态来看待“美女作家”,大学也可以对应试能力稍逊的特长者敞开大门,公众更是不惮于对努力且有灵气者大加肯定。而进入一个以投入—产出效应为中心的市场化杂志,蒋方舟会被渐渐磨去棱角么?好在,这是双方的自愿选择。

  值得思考的是:太过于一帆风顺对写作者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写作者应耐得住寂寞和有所准备,这是一种沉淀,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经历。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纷繁与复杂的年代,美好与丑恶并存,富裕与贫穷同在,阴霾之后,是慢慢打开缺口的光亮路途。诚然,大学生蒋方舟的社会批评是犀利的,甚至其目标直指母校清华大学,但对于可以走得更远的写作者,这还远远不够。写作者必须深入寻常社会的纹理,只有这样,才能自动成为真实生活的一部分,并加以批评与改造,对此,太一帆风顺的人生实际已自动选择了部分放弃。

  无论如何,我依旧祝福蒋方舟。她在微博上写道,“终于毕业啦,从此,柴米炊烟。从此,山高水长,人间烟火在 ”,但愿自此以后,人间柴米炊烟中,蒋方舟副主编依旧能留存一颗山高水长的犀利之心。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