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院士”陈君石又惹口水。继此前公开表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全世界最强,引发网友众口汹汹后,近日在接受采访时陈君石又表示,食品安全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不是政府监管出来的。如果企业不讲诚信,政府投入再大人力物力,也监管不过来,而目前的社会舆论是任何事情都该由政府负全部的责任。(6月18日《新京报》)
众声喧哗的年代里,做一个理性倾听的人是艰难的。“食品安全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不是政府监管出来的”——较之网友的群情激昂,我仍愿意来还原陈君石此话的全部语境。如果完整地读完采访报道,会发现,除这句撩拨围观者情绪的话以外,陈君石还说“强调企业讲诚信与呼吁政府用重典之间并不存在矛盾”“我也在呼吁国家通过修订立法,加大对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人的惩戒力度”——以此对照,他也是在强调食品安全治理的“官民并举”,这应该说是中允之言,只是,食品安全真的不是监管出来的吗?它值得一辩。
不错,生产者身处安全食品制造链条的起端,生产者的道德与良心对食品安全也有着底座式的决定作用,但需要看到的是,单一人性与企业伦理内发式的约束力是靠不住的,个体天然的经济人弱点和企业的逐利冲动,很容易消解“底座决定力”。在充满张力的生活中,这种消解是恒定存在的。正因为如此,对于食品生产,尤需刚性的安全法规和行政执法,来把人性和企业伦理的弱点关在笼子里。从此种意义上言之,食品安全恰恰就是监管出来的,且监管力度的重要性要远大于生产者道德血液的多寡。
从更宏大的视野来观察,食品安全问题更与监管者的责任感有关。于一个互伤害和道德滑坡的社会中,所谓的食品安全问题其实只是社会失信生态中的一部分。失信的社会生态所由何来?作为监管方的公权者难辞其咎。
惊心的食品安全问题虽然看似纠结繁复,但追根溯源,正是这两重缺失的结果。于监管上,虽然当下法规与治理举措俱在,但分段治理的模式让执法往往难以形成合力,九龙治水的方式,甚至会催生踢皮球与责任推诿的尴尬情形,无惩戒力与痛感的监管举措,自然难以遏止食品安全的乱象;于黑心生产者的自我约束力上,整个社会又无法给出正向且巨大的纠偏感召力,让他们尽力返善——乏力的监管举措与空瘪的监管倒逼力,不可避免地催生了食品安全的现状。监管之殇,恰是食品安全问题最大的渊薮。
毋庸质疑,当前的食品安全治理已经进入一个僵滞期: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让监管者疲于奔命;因为监管乏力,生产者虽然明知所做非法,本身也身处互伤害社会的链条上,但利益的驱使让他们停不下来,宁愿让自己成为“装睡的人”。
“装睡的人”是可耻的,因为他们麻木于道德的沉沦之中,而叫醒“装睡的人”,正是政府与公共监管无法回避的责任,请清晰地看到这一点,请别回避这一点,否则,即便是院士,也要被公众愤怒的口水所淹没。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