娲皇现身,学术良知已成传说

2012年06月12日 09:10   来源:法制日报   陈一舟

周喜悦/画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等23位考古、历史、神话、民俗专家考察人祖山后形成共识,根据北京大学C14同位素测年成人头骨为6200年前的测定结论,以及明代当地人的墨书题记,日前在山西吉县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皇帝遗骨”,可能属于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对此,北京大学考古学教授刘绪认为很“玄”。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事儿我们已经见得太多,几成审美疲劳。既然孙悟空都能有故里出炉、《射雕英雄传》的“九阴真经”都能郑重其事地“被出土”,娲皇遗骨现身,其实也没啥大惊小怪的。说白了,还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文化炒作,玩得还是招来眼球炮制看点的老一套。事实上,参与人祖山考古工作的单位中有一家旅游开发公司,当地的考古活动是否与旅游项目挂钩或许早就是一个心照不宣的问题了。

  娲皇纯属神话传说——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小学生都不会做错的“判断题”,却被一群光环等身的专家们义正词严地考证出诸多学术合理性来——传说煞有其事地摇身一变成科学,这种“学术性忽悠”,这种昧着学术良知的“指鹿为马”,该不该被追究责任呢?

  我很不愿意用“寡廉鲜耻”和“见利忘义”这些灰色的词汇去形容那些著作等身的专家教授们,然而在“娲皇遗骨”的言之凿凿反衬下,耀眼的学术光环变得暗淡无光,被勾勒出的恰恰正是学术被金钱腐蚀的生态图景。学术良知是学者理应恪守的基本底线,千金不换。但一朝失守,却又比传说中的娲皇更荒诞,甚至是一文不值。这些年,关于专家的非议与各类学术精英屁股决定脑袋的“利益代言”一样杂乱纷呈。专家言论之所以缺乏应有的公信力,因素之一是金钱的魔力使然,另一个重要因素便是话语权随意滥用,毫无风险成本。

  既然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又有丰厚的红包可拿,还能指望专家们坚守良知的底线?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术无良现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此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力量——某些“满嘴跑火车”的专家滥用话语权,究竟该当何“罪”?这个问题不解决,少数所谓的“学术精英”照旧会围着利益转悠,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利欲熏心,越来越成为传说中的人物。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