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陈宏:坚持房地产调控 巩固阶段性成果

2012年06月07日 10:02   来源:中国经济网   

    针对近期媒体关于一些城市以“稳增长”为名拟放松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报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闻发言人日前就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和下一步政策走向等问题强调,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6月5日新华网)

    5月,各地楼市成交活跃,当月30个重点城市的新建住宅成交量预计将刷新2011年1月调控后的新高。在房地产投资创新低、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被抑制的楼市刚需入市,部分城市放松房地产政策,开发商以价换量进行促销,楼市初现“回暖”。但是“回暖”犹如昙花一现,预计下一个高潮是在金九银十。

    从长远来看,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放松。5月18日至20日,温家宝总理在武汉市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并主持召开河北、辽宁、江苏、湖北、广东、陕西六省经济形势座谈会,温总理指出,要“稳定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限购政策”。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要“稳定和严格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强调要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和税收政策,只针对首套房的信贷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表明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等调控措施未变。

    投资性需求如今不再是主导,与此同时,保障房压市加大了市场供给,对遏制高房价也起到一定作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已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228万套,基本建成150万套,完成投资2470亿元。

    但我们不能盲目乐观,楼市还处于一个相当不稳定的状态,合理房价的目标尚未实现,房地产市场调控要维持现状压力很大。地方政府急需找到拉动投资增长与降低房价的最佳结合点,并杜绝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稳定和严格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关系民生大计。在确保经济稳增长的同时,各地应严格执行中央的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限购等措施不动摇,以引导房地产市场良好秩序的形成,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成果。(陈宏)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房地产调控兼顾长短目标

 

将房地产调控进行到底

 

房地产调控的三个层次

(责任编辑:王雅洁)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