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对7804人进行的调查显示,77.9%的人直言在当下社会做好人的成本高;76.1%的人坦言现在社会做好人好事的环境差,其中39.1%的人认为非常差;71.0%的人表示做好事会被怀疑动机不单纯;50.6%的人认为做好事会被嘲笑。
马克思曾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特别是在市场机制下,坚守“道德人”的原则,在某些情况下会使成本增加,利益减少。而作为“经济人”,自然会存在一种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漠视良心与责任的冲动。如果配套的社会机制不健全,“经济人”的冲动就会放大,就会造成诸多的社会道德失范现象,进而增加做好人的成本,尤其是做好人的心理成本,使想做好人的人不愿甚至不敢做好人。
以礼仪之邦著称的中国,现在却出现了做好人成本太高的问题,这是为什么?笔者认为,有四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好好反思。一是精神文明建设滞后,导致 “去道德化”成为社会普遍现象;二是道德教育偏离,特别是学校的道德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与人性要求脱节,效果不佳;三是社会管理落后,人们的生存成本迅速增加,而社会却拒绝支出道德成本;四是 “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效应,在现实中,有太多的无视秩序和破坏秩序者不仅没有付出与之对应的成本,反而成了“聪明人”,而一些恪守良心的好人却“流血又流泪”,做好人的心理成本骤然增加。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指出,伦理道德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支持性资源”。如何降低做好人成本,是我们必须尽快解决的现实问题。邓小平曾经说过:“好的制度使坏人不敢做坏事,坏的制度使好人没法干好事,甚至还会使好人也变坏。”因此,重建社会做好人的良心自觉,必须从社会机制的建立健全着手。
如何降低做好人的成本?接受调查的人中,72.1%的人表示政府应制定相应制度,不让好人吃亏;70.0%的人指出要营造好人受羡慕、受尊敬的社会环境;62.5%的人指出要加强宣传引导,让好人有榜样作用;57.9%的人认为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
与此相对应,笔者以为,我们除了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和法治秩序建设外,还必须建立做好人的成本补偿机制,让好人敢于做好事,消除“英雄流血又流泪”的后顾之忧。同时,还要建立保障做好事收益的扬善机制。对做好事的好人,要及时给予他们渴望得到的东西,从而解决好人“利益动因缺失”的问题。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