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进军快递业被“阻击”,背后有猫腻?

2012年05月31日 06: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吴秋风

    近日有消息称包括京东、凡客在内的电子商务公司也已经提交“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申请,不久后也会获准经营国内快递业务,一时间国内快递市场的火药味十足。(5月30日《广州日报》)

    几家电商公司递交了进入快递业的申请,竟然让多家快递企业恐惧到要求管理方行政干涉的程度。名义上是快递企业自保的应激反应,却很难让人不怀疑,快递企业巨头们是否也有垄断市场的嫌疑。

    对消费者来说,电商公司现有的物流体系服务远比专业的快递企业服务好。知名的电商公司除了在价格上的优势之外,物美价廉的配送服务已经是一个争取顾客的亮点。相比之下,通过其他途径(网购)购物所使用的快递企业中,公认的持有口碑者也仅顺丰一家。在消费者心中,中国快递企业并不比中国邮政系统服务质量高到哪里去,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更差。

    消费者对中国快递企业的诟病,从开放民资进入快递业起就已经开始了。围绕着“开箱收货”和“开箱验货”最简单的对等透明程序的建立屡屡被快递企业否定,即便是行业规范出台,快递企业也一样是拒绝执行,消费者也只能打掉牙咽到肚子里去。

    快递业竞争激烈、利润少是目前快递企业“拒绝”电商进入门槛的主要理由。截至2011年底,全国持有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法人企业超过7500家,其中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快递业务的网络型企业52家。但实际情况是,主要是几家快递企业包揽了快递市场的份额,消费者(网购卖家)通常会选择快递行业中的大企业作为物流首选——它们至少不会跑路走人。而今年早些时候发生的类似于“星辰急便”的快递企业倒闭的新闻,多数情况是因为快递行业的大企业对快递市场空间挤压造成的破产。

    必须承认,当下中国市场中,有限的几家国际快递企业对中国本土快递企业的冲击有限。虽然国际快递尚未涉足国内同城快递或其他国内快递业务,但国际快递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已经让中国消费者多少了解了作为消费者自己可以拥有哪些权利和尊重,因此,消费者期待的完全开放中国快递业市场要比电商是否可以进入快递业更有意义。

    从此次“电商进入快递业门槛被阻”的事件看,对开放市场的理解上,大多数人头脑中存在的“天然的行业垄断意识”自动屏蔽了市场公平竞争的概念,对自由市场竞争的自觉还远远不够。

    电商进入快递意味着打破了既有的物流话语权,现在的快递巨头们最初进入时快递行业时也无门槛限制,如今反过来限制电商的进入在情理上都说不过去。再看“快递企业进军电子商务”的情况,快递企业顺丰携旗下的三大网购平台加速试水电子商务,也没见哪个电商站出来说“不”,或者联手行业主管部门撑腰,限制快递企业的开疆扩土。不得不说,快递企业急于站出了反对电商进入,太过小家子气了,也说明,快递企业的利润空间并非是象行业内部公开的那么小。

    中国快递企业不思进取也就罢了,还时不时地曝出快递企业员工偷换消费者的贵重物品的消息,却不见哪家快递企业因此关门大吉。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有多家快递企业能够有足够的信心和胆量“向邮政局、中国快递协会提出禁止电商进入物流行业的要求”,造成快递业混乱的不会是电商,恰恰是现在的快递企业自己。(吴秋风)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新闻:

 

京东、凡客等电商涉足国内快递

 

相关评论:

 

星晨急便倒闭的背后


快递企业如何破解“内忧外患”


“禁电令”,添堵快递“最后一公里”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