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薄-逃税-财务造假-银行不信任-不贷款-资金短缺-逃税,逃税怪圈真实反映了小微企业不佳的生存环境,而为适应生存环境所做出的理性选择却又将自己陷入恶性循环,形成发展悖论。
小企业逃税不是什么新鲜事,笔者2007年曾在北京一家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公司实习,当时走访了不少中小企业,就发现很多企业存在财务作假问题。逃税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直接进行现金交易的,有成立其他子公司间接转移利润的,有推迟确认收入的等等。到了现在,在经济增速放缓、订单减少、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大幅增长的大背景下,小微企业经营压力越来越大,生存危机越来越严重,逃税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与大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主要从事服务、加工等行业,其盈利水平低,议价能力弱,因而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和市场需求不足必然首先冲击小微企业,加之国内较高的税负,使得很多渴望继续生存的小微企业不得不进行逃税操作。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微企业逃税是在特定生存环境下的不得已之举。
但小微企业逃税、财务作假等寻求生存的理性之举,并没有很好地改善企业的生存状况,反而将其引入到一个逃税的恶性循环。笔者认为,国内融资体系不健全进一步推动了逃税恶性循环的延续,使得一个看似理性的选择成为发展悖论或者悲剧。
我国小微融资体系不健全,直接融资渠道少,主要依靠间接融资,尤其是银行信贷。而银行信贷仍采用传统的信贷技术,主要看重企业规模、抵押品、报表数字。这三个重要信贷决策参考要素恰恰是小微企业的薄弱环节,因而小微企业很难获得外部融资。为了获得足够的生产发展资金,一些小微企业只能通过逃税减少支出、提高留存收益,以内源融资的方式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这也使得小微企业重新回到逃税的再循环。
实际上,小微企业逃税怪圈,既有小微企业自身先天不足、经营管理不透明的内部因素,也有外部高税负、融资体系不健全的外部因素。笔者认为,小微企业逃税怪圈不是死局,解决的办法需要从怪圈形成过程中的各种诱因上寻找答案。
一方面,小微企业的经营难题需要得到政府重视。我国已开始逐步实施结构性减税,这其中降低小微企业税负是重点。建议政府抓紧政策落实,而且应该将这个优惠政策长期化,而不能仅仅是应对当前小微企业生存危机的临时之举。
另一方面,就融资体系而言,政府需要增加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促进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解决。同时,银行需要改变传统的信贷技术束缚。尤其小微企业本身管理就薄弱,这是其与生俱来的通病,但是任何企业都要经历从小到大的一个过程。银行需要发展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技术,诸如关系型信贷技术、资产支持型信贷技术等等。
另外,银行应更加重视小微企业经营现金流、企业主的人品、企业的发展潜力,以创新的信贷产品、标准化的业务流程、独立的业务管理条线提高小微企业信贷营销的针对性。小微企业金融是银行业务转型的重要方面。目前,很多银行都纷纷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上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设立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发展创新型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产品。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有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有利于优化小微企业发展环境。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还在于,小微企业自身也要做出改变,需要诚信经营,提高经营的透明性。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小微企业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有利于获得政府、金融机构的信赖和外部支持。这也是小微企业在外部生存环境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实现壮大和成长、摆脱逃税怪圈的内部驱动力。
小微企业逃税怪圈是多种因素压迫下的扭曲结果。促进小微企业壮大、帮助小微企业脱离逃税怪圈也是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依靠减税,还包括完善融资体系、引导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强化企业管理培训等。当然如上所述,小微企业自身的改变也非常重要。(袁吉伟)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是什么让中西部中小企业陷入逃税怪圈
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应深化
不能奢求帮助小微企业解决所有难题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