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人民日报:“人权牌”无法抹黑中国形象

2012年05月26日 06:53   来源:人民日报   钟 声

  5月24日,美国国务院再度发表年度国别人权报告。与往年一样,这份报告对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品头论足,唯独没有提及美国自己。有关中国的章节亦与往年如出一辙,中国的人权状况毫无悬念地又一次被“恶化”了。

  这份报告无关人权,根本是披着人权外衣的政治报告。点名羞辱、抹黑中国形象是它的政治目的,罔顾事实、根据既定结论编排、臆造种种素材是它的政治逻辑,而意识形态的傲慢与偏见更是充斥在报告的各个部分。

  拿少数民族和宗教问题说事历来是该报告的老桥段。他们故意忽略以下事实:西藏有4.6万僧尼在1700多所寺院潜心修行;新疆穆斯林在2.5万座清真寺诵读《古兰经》;每年赴沙特朝觐人数超过万人。他们更热衷于诋毁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为达赖和热比娅的论调背书。似乎一个安定团结的中国总会让他们如坐针毡。

  炒作少数个案是该报告的惯用手法。美国永远只盯着极少数违反中国法律、破坏社会秩序的人,将其美化为“人权卫士”,为其鸣冤张目,干涉中国司法主权。为什么美国对13亿人的人权从来不闻不问,而总对几个人的境况关爱有加?事实上,除了意识形态的偏见之外,恐怕还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很多所谓“人权卫士”都离不开西方在金钱等方面的扶持。纵观历史,在发展中国家培植“异见人士”,服务其战略目的,已成为美等西方国家热衷的伎俩。

  中国凭借自身努力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成功之路,在坚持自己的政治制度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跨越式进步。同时,西方深受债务危机冲击,自信心和优越感严重削弱。在这种复杂心态支配下,美国更是高举“人权”大旗,以达到抹黑中国形象、遏制中国发展的政治目的。

  中国人权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中国人民依法享有人权与基本自由。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人权事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过去30多年,这个人口众多、问题复杂的国家创造了那么多奇迹,战胜了那么多严峻的挑战。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将做得更好。

  美国年度国别人权报告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一个政治化、沉迷于傲慢与偏见的美国。这样的报告无法抹黑中国形象。

 

相关评论:

 

人民日报海外版:美国在人权问题上充满偏见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