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对诸多陷于融资难、经营难、生存难的企业来说,不啻为及时雨。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加强金融服务和财税扶持,落实好“新36条”,破除各类“玻璃门”,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推动非公经济发展再上一层楼,不断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就必须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些年,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在培育市场体系、推动国企改革、完善市场体制等方面发挥了推动作用,而且在活跃市场、增加税收、扩大就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加快科技创新、促进改革开放的生力军和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但目前不少民营企业也面临着很多困难,继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下饱受经济寒冬之苦后,如今又由于成本抬高、融资困难、负担较重等诸多原因造成发展举步维艰。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要认真贯彻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确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公平竞争;进一步完善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督管理和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健全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还需要看到,当前大量非公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还在于它们大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技术含量不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低,很难应对成本上升,也很难获得竞争优势。为此,在运用相应的财税、金融政策纾解其生存困难的同时,还应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产业发展的良好预期,在技术设备引进和改造、人才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这也有利于营造更加有助于扩大就业和发展实体经济的环境,确保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责任编辑:白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