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深圳市25家市直机关的公务员走上街头,开展50余项形式多样的便民利民志愿服务,同时对深圳市直机关的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展示。记者在现场看到,人流如织的华强北商业街上,数百米长的帐篷展示区一字排开,擦鞋、理发、红酒鉴别、珠宝鉴定、食品安全鉴定、修理家电手机数码产品、免费照像及打印等服务应有尽有。(5月21日《中国青年报》)
习惯于出现在“3月5日”的景象,5月15日出现在深圳华强北商业街上。这道别开生面的风景,因公务员成为了其中的主角,定然能延伸出丰富的社会意义。因此,深圳市直机关工委书记刘恩告诉记者,当天有8000多名公务员志愿者走上街头,利用工余时间为市民服务,“深圳的公务员志愿者们就是这样,用一件件好事、一点一滴的小事来影响社会,用行动引领文明、用真情服务百姓,让城市更美好,让社会更和谐”。
笔者倒是很不在乎“公仆”或“主人”之类称谓的,总是把社会不同阶层看做社会分工。对于社会阶层分化引起的贫富差别,一般也是视为不同社会分工下的“投胎”机会。所以,在现行的社会体制下,在确定了自己的社会角色的同时,按照社会分工承担自己的责任和获得社会的公共服务,此所谓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从这种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出发,细数“深圳市25家市直机关的公务员走上街头,开展擦鞋、理发、红酒鉴别、珠宝鉴定、食品安全鉴定、修理家电手机数码产品、免费照像及打印等服务”项目,发现其中除了“食品安全鉴定”与有关部门沾边外,其他服务项目,与公务员这个“工种”有什么关系呢?
也许有人会说,人家是“免费服务”。笔者不禁想问,难道公务员的报酬是像擦鞋工、理发师、修理工一样按劳取酬的吗?如果把他们称作传说中的“公仆”,他们的酬劳纳税人早已预付了,而且是“旱涝保收”的。当你知道给你擦鞋的有几万元的年薪,给你理发的要十几万的年收入,或者给你鉴别红酒、珠宝的一年可能有几十万“俸禄”,你真的要像新闻中的黄先生那样,赶紧把脚往回抽,感到诚惶诚恐才对。
记不清在哪年的全国两会上,有一代表为其他代表扦脚,引起了舆论质疑:这种属于“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不应该出现在正在“参政议政”的两会代表身上。看来,公众对社会分工下的各种社会角色有着不同的期许或嘱托,任何“不务正业”,都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那么,由“皇粮”供奉的8000多名公务员,脱离工作岗位,在街头“不务正业”,算不算浪费资源?当然,新闻中说了,是“利用工余时间为市民服务”,但对照日历,5月15日为周二,就不知深圳的市直机关除了法定的双休日,还有多少一下子可供8000多名公务员集体上街为民服务的“工余时间”?
诚然,不可否认深圳市25家市直机关的公务员走上街头,开展50余项形式多样的便民利民志愿服务的诚意。但这种一下子把自己还原成“公仆”形象的极端做法,其社会效果可能与3月5日“学雷锋日”一样昙花一现。其实,公务员从高高在上的“官相”到替人擦鞋的“苦相”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改善空间。如果在每一个政府部门的服务窗口都能出现一张热情洋溢的脸;如果能把动辄几十天的经办流程缩短到几天;能够在接受咨询时耐心解释、积极帮助,才真是“用行动引领文明、用真情服务百姓,让城市更美好,让社会更和谐”。
社会舞台不同于艺术舞台,上演的戏码不必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无需“艺术夸张”。即使“头牌花旦”出演“龙套小丑”,也不过是艺术舞台上的角色反串而已。在社会舞台上出现这种大起大落的角色反串,就难免有“作秀”之嫌了。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