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众尤其是患者,希望这次医改凸显的医术价值,能够最终传导到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上。
医术在医生收入方面的价值被埋没,是为社会诟病的一大怪现象。无论你是高水平的专家,还是最普通的医生,一次看病也就几元钱的就诊费,以致医院不得不靠卖“加价药”来弥补收入缺口,少数无良医生便开起了“大处方”、高价药。本次北京医改,另一个突出亮点即是凸显医术价值,试图消弭这一怪现象。
从凸显医术价值的决心看,这次医改的力度不小。在医保定额支付医保患者每人次40元的基础上,每次普通门诊2元、副主任医师20元、主任医师40元、知名专家门诊60元。这累积下来对于医院来说显然不是小收入。
当然,这个被称为“医事服务费”的收入有多大比例体现在医生身上,还有待医院的收入分配机制、激励机制、用人机制。这是医院内部的一个利益博弈过程,看起来与社会公众无太多干系。不过,社会公众尤其是患者,希望此次医改凸显的医术价值,能够最终传导到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上。而没有对医务人员的有效利益激励,就没有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明显提升。
医务人员是医改的主力军,如果把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给减弱了,医改就失去了基础和动力。只有建立科学公正合理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分配机制,才能使医务人员的收入在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中得到大幅提升。这同样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如何体现公平与水平、数量与质量,以最大限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他们钻研业务水平和质量,同样考量着医院决策者的智慧和能力。
医改的总体价值取向即是要化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同时助力医疗事业发展。增加医事服务费和取消药品加成,则共同成为撬动医改的一个重要支点。二者一增一减,总体上不太可能新增患者负担,却使医疗服务结构和方式有重大调整。比如,遏制小病也挂专家号的现象,形成有序就医格局,激励各层次专家出诊等等。如此则有望使“看病难”问题明显解决。
相关评论:
医改需要“六转变”
“病不致贫”应是医改的朴素追求
医疗卫生服务先别急着“满意”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