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公布《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调查报告》。结果显示,2/3以上的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表示满意,低于10%的表示不满意;接近2/3的城乡居民对就医体验表示满意,10%的表示不满意。78.6%的居民认为总体上医疗卫生服务变好了。(5月4日《人民日报》)
对这样一份调查报告,网上几乎是一边倒的质疑声,网友纷纷称自己又一次“被满意”了。公众所有疑问的出发点只能是凭感觉,而且是一个人的感觉,即使对这一调查结果再不满意,在没有相应的科学调查的基础上,也无法对其提出有力的质疑。可是,这种与不少民众感觉存在偏差的调查报告,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说明问题呢?就像一些网友自嘲的那样,所有表示不满意的人都可以被归入那10%之列。但是,那2/3以上的表示满意的“城乡居民”到底有多大的代表性,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如果接受调查的对象是那些享受着良好医保待遇的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得到的结果肯定是都“满意”;但如果接受调查的对象是那些在街头跪求救命钱的人,或者为了省钱而强忍病痛不肯就医的人,得到的结果恐怕就都是“不满意”了。事实上,虽然目前全国基本医保覆盖率已经超过了95%,但是,城乡居民之间、公务员与普通劳动者之间在医保待遇上的差距仍然很大,甚至是天壤之别。普通劳动者一旦摊上大病,仍然有因病致贫之虞。
目前,破除“以药补医”的改革仍然处于试点阶段,药价高企的现象仍然很严重,医患之间的矛盾整体上来看仍然比较尖锐,医患冲突也时有发生。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说明,医改仍然任重而道远,作为医卫行业的最高主管部门,需要的不是用光彩夺目的数据来给自己贴金,而是踏踏实实地继续推进改革,让公众尤其是普通公众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所以,一定不要急着自我“满意”,更不要让这种“满意”通过公众之口“被”说出来———真正的满意在群众的口碑里,在群众的心里。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