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子:"国情特殊论"不是放任楼市泡沫膨胀的借口

2012年05月03日 0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曾出现“两论”,一个是“稳定压倒一切论”,一个是“中国情况特殊论”。在对中国收入差距的讨论中,曾有一些学者、官员提出以“中国情况特殊论”为依据,对基尼系数提出质疑,认为0.45的基尼系数没有反映国情,应加以修改。2001年之后,比国情更特殊的是统计局不再公布中国的基尼系数。

    事实上,目前最大的“中国情况特殊论”,来自中国的房地产市场。

    衡量房地产健康的国际通行指标,到了中国均因“国情”特殊变成了不适合。比如房价收入比,世界通用的合理房价水平标准为3-6倍,而中国的房价收入比普遍均在12倍以上,北京、上海最高时曾接近30倍。再看房价租金比,根据国际上的一般情况,租售比大致在1:260至1:100之间,但现在中国的租售比大致在1:400以上。

    其次,“人口众多、城市化进程远未结束、土地有限”成为房价持续上涨乃至演化成泡沫的又一个“中国情况特殊论”。

    “中国特殊论”还认为,房地产是支柱性产业,要发展经济就必须依靠房地产。事实上,这种谬论已导致多个世界发达经济体遭受金融危机重创。必须指出的是,房地产投资是经济持续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房地产投资的确会推动GDP增加,但应该是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之上。

    从理论上讲,消费品与投资品的定价机制完全不一样。作为消费品,自然遵从供求关系,价格上涨需求就应该减少。而投资品所遵循的是投资品定价机制,价格上涨需求反而会上升。从价格上涨而需求上升更快这点来看,中国房价上涨几乎完全是由住房投机性所主导的,与供求关系关联不大。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性的判断。

    房地产投资和其它投资不一样,不是生产能力投资,只是家庭和个人耐用品库存的增加。住房不过是消费品,尽管有投资属性,但归根结底是耐用消费品。住房消费品演变成投资品,不过是一种货币幻觉式消费异化行为。

    近期,关于“中国特殊论”的最新流行说法是,“房价是限购调控政策打压下来的,一旦放开限制,房价还会长期上涨,甚至出现井喷”。这种观点在中国非常具有代表性。鉴于房地产泡沫支撑GDP的巨大毒性,中央的调控政策是在挽救中国经济,而不仅仅是为了打压房价到合理区间。

    从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角度来看,在没有开征房产持有税的前提下,限购等措施是控制房价、房地产投资和经济风险的临时性行政手段;在开始征收房产持有税之后,行政调控措施最终会被取消,以实现楼市资源的合理配置。(曲子)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央企撤退 楼市“去泡沫化”开始

 

  驳“中国楼市泡沫是钢做的”

 

  楼市泡沫仍需再挤再压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