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来华打假背后是国产品牌的缺失

2012年03月19日 07:26   来源:红网   刘义杰

  中国打假圈里来了外国人。意大利经济发展部领导下的对外贸易委员会在北京设立了知识产权办公室,经过1年左右的收集调查,在中国市场上发现有60家假冒意大利品牌的企业。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已经先后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三批共30个“伪意大利”品牌,它们或宣称产自意大利,或使用意大利国名、地名甚至国旗做产品名称,打着“意大利”旗号误导消费者,意方呼吁中国政府采取针对性措施。(3月18日《广州日报》)

  意大利来中国打假,声称伪意大利品牌横行中国市场扭曲的是整个意大利和意大利制造的形象,因此只能由意大利政府机构出面。这样的信息,在山寨充斥的国度无疑是一个引爆剂。循着批评的角度,很容易得出政府相关部门“打假不力”的结论。无可否认,在打假方面,我们存在太多令人诟病的地方,部门间相互推诿,对假冒伪劣缺乏积极的打击意识,对违法者惩处不严等问题普遍存在。

  但在笔者看来,这不过是伪意大利品牌充斥的下游原因。其根本的或是上游原因,在于我们都信赖外国品牌,喜欢购买外国品牌,认为其质量更有保证,归根结底就是国产品牌的缺失,导致公众选择较小,只好寄望于外国品牌。但外国品牌多,受限于时空上的因素,国内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辨别能力比较低,从而导致伪意大利品牌有了生存空间。

  事实上,中国品牌一直面临着“过度依赖广告与促销、低价竞争、品牌抗风险能力差、销售额高得惊人但利润低得吓人”的尴尬局面。比如,索尼50万台彩电的利润超过了中国整个彩电行业3000万台的利润总和,西门子冰箱13亿的销售额就实现1亿的纯利,这些都是对中国品牌的莫大讽刺。我们的企业热衷于眼前利益,不注重技术升级,甚至缺乏品牌的打造意识,比如,巨大的富士康企业,老总竟然还叫嚣着不做品牌的话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在2011年国际羊绒交易大会上,意大利羊绒生产商的定位是“顶级奢侈品牌”,让处于中低端羊绒生产的中国企业相形见绌。可以说,没有品牌不仅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更让中国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郝氏维信投资有限公司市场运营总监孟凡深透露,一件普通羊绒衫成本及加工费大概600~800元左右,但贴牌走出国门再返销中国则上万元一件。“这就是品牌的差距。”孟凡深感叹道。“中国羊绒企业目前85%都是OEM,大都是位于产业链低端。这种格局短期来看不会有太大变动,因为产业升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品牌文化内涵的提升也是如此。”这一切的背后是因为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对于品牌战略依然十分陌生,对品牌战略领域的知识还十分贫乏,对品牌战略究竟具体要做哪些工作不大了解或了解不深、不完整,太满足于当前利益。

  品牌缺失危害无穷,一方面是假冒伪劣丛生,另一方面,也损害了中国品牌的形成。在这种情形下,我想不仅仅是一次打假所能解决的。今天打掉了伪意大利品牌,明天又会出现伪法国品牌。因此,打假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如何营造中国的品牌生存空间,如何保证中国品牌的知识产权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