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得罪人”折射学生在人情社会的心理早熟

2012年02月27日 08:57   来源:千龙网   郑复华

  小学三年级的滔滔被选为班里的值日班干,帮助老师管理纪律,有时要记下违反纪律同学的名字。滔滔认为这样“太容易得罪人”,影响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评价和期末评优,因此向老师表达拒绝当班干部想法,老师未有回应。而有校长则提倡学生当干部,能够主持正义。(2月26日《重庆晨报》)

  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少年老成,仅仅才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就已经知道当班干部平常会得罪人,在期末评优时将影响自己在同学中间的投票。尽管,从面上看小学生出现这种心理,可能只是一种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但是,其中更包含了害怕承担责任,或者不愿承担责任的逃避意愿。

  要知道,班干部作为连接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很多时候行使的并非是权力,而是带领一个集体健康成长的责任,因此,这也就注定了班干部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甚至,还要面临同学们可能产生的种种误解和报复(期末评优时不投赞成票)。

  出现这种状况,班干部有畏难情绪固然能够理解,可老师们是否在日常教学和期末评优时,尽到引导责任则有待考量。毕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有着与生俱来的对抗心理,特别是对于心智尚未发育完全的小学生来讲,其是非标准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这也就意味着班干部管理纪律的方式,注定了很难为众多的被管理者所接受。

  如此以来,就有可能出现越是尽责的班干部,在期末评优的时候,获得的赞成票数越少,而没有担任班干部的同学,却能够获得更多的赞成票,想必经过这样往复过后,班干部的职位自然也就成了一块烫手山芋,大家都不愿再去触摸了。

  然而,这样的恶性循环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并不遥远,因为在多数情况下,我们自身的惰性,让我们习惯于去践踏外在的规定和约束,而去刻意地追求自我内在的放松,也就会在不经意间对那些坚持原则的人举起反对的牌子,而对一团和气者却给予了春天的温暖。

  在此语境下,我们还能够苛责这名三年级学生的卸责之举吗?显然不能,因为,正是我们长期处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人情社会环境,才使得孩子们养成了逆反管理的“早熟心理”,成为向原则和纪律说“No”的一代。可是,哪儿才有给我们每个人大唱赞歌的乐土呢?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