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险为何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2012年02月19日 06:58   来源:京华时报    秦宁

  缴保险却索赔无门的背后,凸显了制度之失。学生险沦为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境地,原因在于保险公司利润少了。

  近日,绍兴象纬幼儿园学生黄皓从幼儿园楼梯上摔下导致颅内出血。家长花了几万元,大多数由学校垫付。后来想到去年曾给学校缴过45元平安保险,多方打听,但保险公司根本不来保。记者经调查发现,在当地多家中小学及幼儿园,已发生多起类似事件,相关学生家长想讨个说法,可教育局和保险公司有分歧。

  缴平安保险费,图的就是保平安。现如今,学生出了意外,保险公司却做了甩手掌柜。但不必把板子全都打在保险公司身上,它们觉得“无辜”——学生根本就没与保险公司签订参保合同,学生的保险费并没有缴到保险公司手里,还躺在学校那里。学校也觉得挺“委屈”,不是它们故意扣留,而是保险公司故意不收。

  保险公司之所以拒收,原因很简单,它们认为绍兴县学生平安险收入过低,已出现亏损,故此想提高保费,由每生45元涨到60元,但县教育局坚决反对。如此一来,这一事件就陷入了“神仙打架、百姓遭殃”的老故事窠臼之中。

  保险公司到底有没有亏损,该不该提高保费,自己说了不算,更不能自私到牺牲学生利益。教育主管部门也不能一拒了之,更不能将学生参保搁置起来,造成学生“失保”不知情、出险后难理赔。

  双方斗来斗去,没有赢家,但有最大的输家,这就是学生。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较差,遭遇风险的几率较高,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死因。学生缴纳平安险,就是为了提高家庭的抗风险能力,也减轻学生压力。如今保费交了,却无法理赔,让孩子和家长“很受伤”。

  更应该看到的是,缴保险却索赔无门的背后,凸显了制度之失。

  以往,学生险是保险公司争抢的“肥肉”,究其因,有利可图——学生险虽然低费率,但低保障;而现在,不少保险公司把学生险当成“鸡肋”,学生险沦为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境地,原因在于保险公司利润少了。由此便牵扯到两个命题,其一,保险公司该不该一味向钱看?其二,一旦出现保险公司拒绝为学生保险的情况,监管部门该如何处置?

  现行《保险法》规定:“从事保险活动必须遵循自愿原则”,是否购买学生平安险,学生和家长说了算,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强制学生购买。换言之,法律规定了保险公司不能强制学生购买平安险,但没有规定保险公司该不该拒绝学生参加。学生缴了保险却难理赔的事件提醒监管部门,应该及时弥补制度之失。

  相关报道见昨天14版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京华网(www.jinghua.cn)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