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传媒渲染下早已标签化、污名化的“官二代”似乎已经成了怙恶不悛、无恶不作的现实演绎,甚至某个负面新闻只要与官二代扯上关系,就能掀起舆论的轩然大波,三十六路烟尘,七十二家反王,权力荫蔽下的官二代不得不在滔滔民意下接受法律与良知的双重宣判。而民意,似乎又总是站在弱者身边。因为,在当下中国,无数相关悲剧的轮番上演在向我们反复陈述这样一个价值共识——在脆弱的鸡蛋与高大坚硬的墙之间,民意永远站在鸡蛋一边。这次由官二代求爱不成火烧少女而引发的公共事件同样在佐证以及捍卫这个业已形成的公共理性。
据媒体报道,因求爱不成,合肥某中学一名17岁的中学生陶某竟然强行闯入民宅,将汽油泼向一名16岁的少女,并点起打火机将其烧成重伤,或致终身残疾。(综合媒体近日报道)而就在此前,少女周岩的父母因不堪陶如坤的骚扰,“多次联系其父母,甚至磕头以求放过女儿”!
受害少女父母那抛掉尊严的一跪都没有拗过陶某丧心病狂施害于人的决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畸形人格与变态心理在支配着陶某罔顾良知与法律去戕害他人的生命?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求爱逻辑与残暴演绎?悲剧已然发生,花容零落成泥。我们在表达同情、诉说愤怒的同时,或许,最应该反思的是陶某丧心病狂背后的心理根源。而笔者以为,问题就最有可能出现在陶某握有权力的父母身上——陶汝坤的母亲是安徽省合肥市规划局某处处长,父亲就职于安徽省合肥市审计局。这一暴虐行径的背后,就可能闪烁着权力隔空作恶的魅影。
诚然,我们可以说,陶某今日价值情怀的养成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力塑造的结果,但若不是权力给了他那高高在上的身份优越感,给了他戕害他人生命健康的底气,他又怎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骚扰最终加害于一个身世平凡的弱家女子呢?或许在陶某看来,权力是他可以任意戕害他人生存权的通行证,有了这张通行证,他便可以由爱生恨,再由恨洞穿道德与法治那早已气若游丝的文明底线!
文明社会最基本的两个价值衡量元素即是物质的极大丰富与精神的茁壮成长,没有精神而只有物质的文明,是残缺的文明。每个公民个体既指向物质维度,更系于精神维度。而公民精神,则不单单是指智识的广博,更在于公民个体对公共事件所表现出来的良知判断与价值选择。每一个围观此事件并积极发声的公民对陶某人性全无的愤怒声讨,汇聚起来其实就是对权力跋扈的集体焦虑与对法治、平等、博爱等普世价值的强烈呼唤。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没有什么权力、也没有人有权力能够阻挡今日互联网时代民意的集中表达。今日中国民众通过其参与公共事件所体现出来的公民精神与价值理性,其实从侧面印证了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而公民社会成长之一重要表现厥为将权力驯服在笼子里——包括权力的衍生品。
“官二代”一词的出现,本身就是公众对封闭权力体系的焦虑表达,或者说是嘲讽。笔者以为,这次悲剧的根源乃是权力魅影笼罩下的价值撕裂与阶层残害。避免悲剧的重演,恐怕还得从限制权力、公平分配社会资源、聚合阶层共识等方面求解。
(责任编辑: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