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密码:陷阱还是安全锁

2012年02月25日 07:56   来源:羊城晚报   张敬伟

    信用卡不设密码更加安全?你可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然而,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信用卡一旦被盗刷,设密码的持卡人负全责,没设密码则银行可负责赔偿。这样看来,确是信用卡不设密码反而更安全。

    信用卡设密码,几乎是常识。因为领到信用卡之时,银行或预设了初始密码,或在激活时要持卡者设密。设密是为了安全,防止被人盗刷冒领。可事情就是那么吊诡乃至反智,设密而被盗刷,银行不负责。相反,不涉密的银行却负责赔偿。这让消费者懵懂,不设密码更安全?

    广州的王先生就遭遇了此类尴尬事,信用卡被盗刷3万余元。而银行却说:凭密码消费的交易,他们不负责;但若未设密码,可赔偿部分损失。据悉,多数银行都为客户提供失卡保障服务,即信用卡丢失后,持卡人在第一时间向银行申请挂失,银行对被人盗刷信用卡而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而这种失卡保障,大多针对的是没有设置交易密码的客户。

    现代社会,许多人的可支配收入与日常消费行为,几乎全部负载于信用卡上,若设密还不如不设,人们的消费安全和财产就没有了任何保障。因此,信用卡设密问题,银行亟须给出正解,而不是用反智的内幕消息或模糊不清的失卡保障服务来混淆视听。

    其实,若不是媒体报道,人们根本不晓得一张银行卡还有那么多的门道。而且是让持卡人惊出一身冷汗的“陷阱”———关键这陷阱是银行预设,给持卡人提供了权利保全(失卡保障服务)却不告知。因此,解读信用卡密码的安全与不安全,其实是偏离了主题,最大的问题在于银行用反智的手腕策划了一个针对广大持卡者的阴谋。这绝非危言耸听。众所周知,信用卡办理,基本是两个途径,一是持卡者主动办理,一是银行为了完成量化任务而拉郎配。无论哪一种,都应该视为平等的契约关系。银行有义务向持卡人告知失卡保障服务的全部内容,以及设不设密导致的权利得失。试问银行,有哪一家做到了告知义务?

    故而,如果银行起初没有尽到相关义务,银行与持卡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是失衡的。当持卡人因设密而导致信用卡被盗刷带来的财产损失时,银行应当给予赔偿。这就是持卡人希望得到的符合法律正义精神的正解。常识就那么简单,道义就那么清晰,即使诉讼到法庭上,众人亦可用普遍的公开举证来拷问银行搬不上台面的小聪明小阴谋。

    既然信用卡设密是大多数持卡人的习惯,失卡保障服务就应该涵盖“设密被盗刷”。否则,所谓失卡保障服务就纯粹变成了银行装点门面的虚伪道具了。

 

  相关评论:

 

  谁让信用卡沉睡不醒?

 

  信用卡业务要讲究“精耕细作”

 

  信用卡岂能只卡用户的信用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