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2—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方案》首次提出北京PM2.5的治理目标,并提出治理大气污染的八大类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涉及监测、交通、燃煤、扬尘、工业、生态、应急和公众等八个方面。
治理大气污染,一是要通力合作,二是要“节流开源”。北京市副市长洪峰曾在市“两会”期间,对于造成PM2.5污染的原因作过公开解析:本市的PM2.5,大概有22%以上是由机动车排放造成;将近17%是煤炭燃烧产生,包括锅炉供暖、老住户周边散煤的燃烧;有将近16%是施工带来的扬尘;还有24.5%是属于周边省市带来的影响。根据这个分析,我们基本清楚地知道,有近1/4PM2.5的治理需要北京与周边省市通力合作,剩下3/4的大头是本市要通力合作,才有望解决。
细看本市八大类治理措施,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节流”,二是“开源”。“节流”就是从造成PM2.5的源头进行治理,减少污染颗粒物的排放;“开源”则是提高环境自净力,比如多植树、增加水域面积,扩大环境容量。
就治理大气污染的八大类措施而言,最艰巨的任务在“节流”方面。植树造林、增加水面尽管能够扩大环境容量,终究受土地限制和树木生长时间限制,“开源”措施见效要有一个滞后期。因此,我们需要各方努力,多在控制源头、减少排放上面下力气。
治理扬尘是八大措施中的第7项。措施提出本市施工工地将严控土石方作业面积,减少裸露作业面。道路保洁将按照奥运期间保洁标准,所有道路实施机械化吸尘作业,确保道路不起尘。本市将严查渣土车运输,杜绝渣土遗撒。一个建筑工地,一个道路施工,从时间上看,一年之中远远大于燃煤季节。市财政每年都要拨款大修、小修部分道路。我建议,对全市大小修道路工程,要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管理,将修路工程开竣工时间、经费、施工负责人及其质量等主要信息录入上网随时接受公众公开监督。长期以来,或者说北京的道路60多年来,反反复复修了挖、挖了修,便道上的地砖也是随修随坏、随坏随修,有的地区甚至可能是换一任领导就重换一次地砖。不说这里的资金、资源浪费,就是扬尘造成的大气污染也实在伤不起。必须让修路信息透明公开,公众监督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人为制造PM2.5的状况。
还有一个建议,除了大力植树造林外,北京城区也可以考虑多搞一些“立体绿化”。前两年,搞了一阵子“楼顶绿化”,大概没有推行开,雷声大雨点小,偃旗息鼓了。现在的楼房建筑质量,楼顶不上人去踩还漏水呢,甭说种花种草浇水了,下面不成水帘洞才怪。但可以搞一些“爬山虎”之类的植物,充分利用围墙、护栏或一些建筑物外体,投入资金不大,这些植物又有很强的生命力,养护起来很方便,既增加北京城市的绿色,又多多少少提高环境自净力,一举数得。市园林绿化部门也可以免费向市民发放一些这类植物的种子,请市民领养种植。
相关评论:
PM2.5,公布一下又如何
广州日报:PM2.5监测莫重蹈“标准”之误
PM2.5火了一年,可还是败给了春节
(责任编辑: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