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1号文件”聚焦农业 科技创新须多管齐下

2012年02月07日 0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开发布。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不仅再次对准了农业,而且把焦点放在了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上。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农业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基础。无农不稳、无粮不安,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普通的道理。

    纵观中国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状况,按照现有的生产条件和能力,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已经相当不容易,不仅粮食产量实现了“八连增”,农民增收也实现了“八连快”,多数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都快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

    同时必须看到,由于耕地面积、淡水资源等的刚性约束越来越强,土地质态和结构合理性水平不断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以及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的下降等,农业进一步发展、粮食产量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的难度和压力正在不断增大。如果继续满足于目前的生产技术和水平、生产能力与条件,总有一天,农业将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最大问题。

    所以,中央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不仅是一次思路的转变,更是一次思维的转型,号准了农业问题的脉搏,抓住了农业问题的要害,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保障能力,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思想基础,提出了明确的发展和努力方向。

    关键在于,如何才能有效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如何才能把科技创新真正纳入农业和农村工作之中,并使之成为各级政府的自觉行动。

    很显然,谁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按照目前农村的现状以及劳动力素质、生产方式等情况,要想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是不大现实的。毫无疑问,各级政府应该是农业科技创新的第一推动者,或者说是责任主体。只有政府的认识到位了,思想统一了,这项工作才有可能迅速启动起来,各方面的积极性也才有可能调动起来。

    政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重点要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造条件。即在财政投入、财政政策扶持下、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农业技术人员生活条件改善、农民的组织等方面,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二是改善环境。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必须具备良好的环境,这个环境谁来改善、谁来创造?政府责无旁贷,也无人可以取代。政府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的环境,既有硬件方面的,也要软件方面的,特别是软件,政府必须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最佳的服务、最强有力的支持。

    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工作的成功经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政策引路。从大的方面看,“1号文件”已经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证,也就是说,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目标和方向已经明确,不需要再讨论,更不需要有争论。

    但是,如何把目标和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就必须有更多具体的政策和措施。譬如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园、改善和提高土地质量、实行农业集约化生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鼓励科技人员下乡、推广优质品种和优良产品等,都需要有具体的配套政策和奖励措施。所以,如何围绕“1号文件”,抓紧制定和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和工作办法,是有关方面和地方政府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说到科技创新,无疑离不开人。但是,从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从事农业劳动和生产的,基本都是老年人和妇女,有一定文化素质、有一些劳动技能的年轻人,大多进城务工或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了。从事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劳动者,绝大多数都不具备农业科技创新的条件。所以,如何改善农村的劳动力结构,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让更多有文化、有技术、有能力的人到农村工作,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是实现农业科技创新目标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日前,中央出台有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工作,这显然也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关键是,要有政策支撑,有让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条件和环境。这一点,必须有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还必须改变目前过于分散的生产和种植方式,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要通过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村的能人和有一定管理与技术水平的城市人,到农村创办农业科技创新园、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连片面追求种植等。不然,依靠分散的种植方式,是很难把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抓出成效的。只有改变生产方式,把分散在农民手中的地集中起来,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种植,才能全面推农业科技、先进生产模式,才能把科技创新工作落到实处。当然,为了消除农民的顾虑,在推广新的生产方式过程中,必须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对暂时失去土地的农民,除建立定期补偿机制外,还要返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工作。

    当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农业,也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眼下,民间投资者普遍反映资本没有出路,既然农业到了转型的重要关口,有关方面是否可以顺应形势,抓紧研究出台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农业的措施和办法呢?如果民间资本投资农业的积极性能够激发出来,按照民间投资者的发展思路和经营思维,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是能够取得重大突破的。

    总之,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必须多管齐下,全面出击,从政府、政策、制度和环境等各个层面,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农业和粮食生产新的突破创造良好的条件。(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推广农业科技更需要立足基层

 

农业科技创新需正视农村空心化

 

现代农业:关键在于科技创新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