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观察家 > 正文
中经搜索

“量产教育家”:又一个精神泡沫

2012年01月18日 07:01   来源:羊城晚报   苗蛮子

  有媒体最近报道称,为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2012年至2020年,北京市每两年将评选20名“首都教育家”。这一举措引来政协委员炮轰,称之“太荒唐”。

  从去年宁波的“乔布斯工程”,到中国伦理学会的“百万孝子工程”,再到如今北京的“教育家评选工程”。这一系列“量产计划”无不说明:“大跃进”虽已逝去半个世纪,然而那种所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大跃进精神”,非但没有被丢进历史的垃圾桶,反而越发光大起来了。

  按北京的速度,在2012年至2020年的八年中,便可产生出80名“教育家”。北京这一举措如若被其他地方、其他领域奉为“成功经验”而加以复制,届时可以预见,中国的“教育家”或其他“××家”将如过江之鲫,那时官方或许会自豪地宣称中国乃“教育强国”了。

  怎样的人物才称得上“教育家”?这尽管在目前难以提出一个公认的标准,但也无可否认,无论是蔡元培、陶行知、晏阳初,甚或布鲁纳和苏霍姆林斯基,这些名字及他们毕其一生的教育实践,共同为“教育家”这一荣誉树立了标杆,且为世代普罗大众所认同。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教育家在为人、为学、为师、为文等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比如,具有天下为公的终极关切、“有教无类”的博爱情怀、表里如一的品质、渊博的学养以及诲人不倦的责任感等等。

  由此可见,教育家不仅仅是一种荣誉称号,更是一种人格境界。教育家不仅育人,更重要的是育心。其所追求的教育,应当是能够帮助个体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并藉此获得个体意志自由与生活幸福的终身助手,而非简单地应付考试、提高升学率的临时工具。一个真正的教育家,乃是集行动家、理论家和思想家于一身,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时代在呼唤教育家的出现,社会的发展也的确需要教育家,但真正的教育家,绝非根据某个文件定期批量造出来的,而是源于其深刻的教育思想和卓越的教育实践,及其所展现的人性光芒。当然,这并非将“教育家”予以神化,而是说,从“教育能手”到“教育家”,毕竟有着很大距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真正的教育家,即便没有任何头衔和荣誉,也无损于历史和民意对其的认定与追崇。而人为定期批量造就的“教育家”,显然难以说代表了最广泛的民意。事实上,北京这一举措甫一出炉,便遭到70多名政协委员联名反对,足见其社会认可度之低。

  “量产教育家”,与“××家”、“大师”、“脊梁”等等各种满天飞的头衔,一道见证了这个时代的功利、浮躁以及虚伪,共同制造了精神的泡沫。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实现教育家办学须解三道“扣”    2011年01月25日
  • ·“教育家办学”的诉求分析    2010年07月17日
  • ·根叔火了,中国教育家尚欠火候    2010年07月16日
  • ·文教人才要少点"飞鸽牌"    2010年06月09日
  • ·教育家请“干一辈子”    2010年05月07日
  •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