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生”泛滥顺应的是谁的“需求”

2012年01月16日 07:21   来源:红网   乔志峰

  孩子得了三好生称号,家长并不感到惊喜,因为班上光得三好的就有一打不止,再加上进步之星、体育之星、阳光少年等表彰,几乎人人都有奖!对于孩子一学期的表现情况,很多家长心态复杂:既希望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拿奖,又希望这样的奖不要太多。“正是升学需求和家长的这种‘要奖’心理让学校在评奖问题上很难办,有时不得不增加名额顺应‘需求’。”南京一位知名小学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表示。(1月15日《扬子晚报》)

  学校里“三好生”泛滥,有奖大家拿,你好我好他也好。面对如此怪现象,有小学负责人将其归结为顺应“需求”——顺应家长的需求和升学的需求。这两个“需求”确实存在,但窃以为该负责人其实还漏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需求”——学校和教育者往自己脸上“贴金”的需求。

  “三好生”越多,就越显得老师和学校“成绩突出”。试想一下,一个班或一个学校大多数甚至全部学生都是“三好生”,老师和学校岂不就是名正言顺的“三好老师”和“三好学校”了吗?某些“不明真相”的家长,还以为自己的孩子在老师和学校的“栽培”下有了多大的进步呢,难免会心存感激,暗暗庆幸“选对了老师”、“选对了学校”。如此一来,老师和学校不仅大有面子,甚至还会收获其他“实惠”。

  所谓的“顺应需求论”,折射出的是某些教育者对社会不良现象的妥协甚至是推波助澜。学校本来应该是一方净土,不该与社会不良风气同流合污。但不少事实似乎都表明,一些学校不仅没能抵御不良风气的侵袭,反而变本加厉,成了不良风气的“放大器”。例如,现在社会上“官本位”盛行,某些学校里就班干部泛滥成灾,乃至于闹出了“拉灯委员”一类的笑话。家长贪慕虚荣,学校便“官帽”奉上;应试教育和升学需要拉大旗作虎皮,学校便索性批发起“三好生”的头衔……这样的学校和教育者,还哪有一点骨气和尊严呢?

  现在学校和教育者的竞争压力也非常大,谁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但采用批发“三好生”头衔的方式来做表面文章,显然是选错了方法。符合标准的“三好生”毕竟是少数,如果人人是“三好”则失去了评选“三好生”的意义。同时,这种做法还有弄虚作假之嫌,会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三好生”泛滥顺应的到底是谁的“需求”?家长和社会需要反思,教育者亦须反思。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