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关开放零距离产生美

2011年12月11日 07:13   来源:京华时报    李光东

  以旅游的名义设开放日,其意味却不仅在旅游,而是既消解因神秘想看却难进产生的隔阂,又解决了市民参观与正常运作之间的矛盾。应当说,这从制度上拉近了政府机关与市民之间的心理距离。

  政府机关留给公众的大多印象就是神秘。没事想进去,难。想知道它是怎么运作的,更难。

  人说距离产生美,但距离太远就会产生隔阂。从政治伦理上说,政府机关是为人民办事的,人民却难以一睹真容,有点说不过去。而在另一方面看,涉及秘密的,就不太方便让谁都去参观。如果谁都把机关当成自家的菜园子随意进出,恐怕也不太合适。

  北京的办法是设立旅游开放日,在开放日这一天,通过组织或者预约等方式,市民可以进入政府部门或者企事业单位参观,甚至与工作人员互动,了解政府机构如何服务、企业如何生产等。

  以旅游的名义设开放日,其意味却不仅在旅游,而是既消解因神秘想看却难进产生的隔阂,又解决了市民参观与正常运作之间的矛盾。这从制度上拉近了政府机关与市民之间的心理距离,是破除社会公众对一些政府机关“高高在上”看法的重要一步。

  开放,只是揭开政府机关神秘面纱的第一步,后几步也至关重要。后几步能不能走好,直接决定了这个第一步的意义和价值。如果这后几步还没有充分准备好,反而会引起更多的误会、失望和不必要的麻烦。

  开放即意味着建立一种平等关系。那么,在参观的整个过程中,首先就要让市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这种平等。从市民所接触到的人员的言语、行为,到市民所留心留意的每一个细节,都应当消除产生诸多不愉快的不平等环境土壤,让平等的意味流淌。

  政府机关既把自己展示给市民,就应当充分展示自己的亲和力。一副冷冰冰的模样,只会让人敬而远之。给人以亲和感,参观者才会产生一种愉悦的情绪。什么才是政府机关的亲和力,恐怕还需要去研究一下,更需要从市民的角度考虑问题。

  开放的最终目的,乃是建立一种信任。只有在平等、亲和基础之上的充分沟通交流,不信任才会消解。因为神秘,因为不知,因为心中有疑问,因为有询问的强烈欲望,所以参观的市民会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甚至会有一些超越常规的行为。只有耐心地一一回答和应对,把疑问疑团疑虑全部解开,参观者才会尽兴满意而归。如何实现这种愉悦的交流,同样是一门学问。

  在我们的社会里,不能互通的有形、无形“社会墙”还有不少。北京决定开放政府机关大门,是拆除这堵“社会墙”的一个具体努力,若果能最终形成理解与共识,社会进步就会少些阻力、多些合力。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