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齐鲁晚报》报道,东营市胜利六中有班级实行奖罚制度,违规违纪的学生会被罚款,罚金将用来奖励学习进步者。此举引发部分学生家长的争议。放学后的初一学生婷婷告诉记者,班里确实有这种制度,几乎每个同学都被罚过,但只要学习进步或者成绩好,就会获得用罚金买的奖品。
教育的本质就是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唤醒的手段,可以是循循善诱的言传身教,可以是与众不同的班级活动,更可以是别具匠心的教育探索。只要不违背教育规律,不伤害孩子自尊和心理,能让孩子感到快乐和“成长兴奋感”,就应该得到理解、接受。毕竟,在法律框架内,履行教育责任、行使教育权力,这是《教育法》《教师法》赋予教师的职业权力和职业尊严。
“有奖学习”就体现了这一点。为了调动学生的内省力、内驱力、发展责任感、忏悔感和珍惜意识,教师用“罚款”和“奖励”,让学生在各种自我行为面前,学会思考,学会总结,学会调整和改进。孩子的“思想发动机”得到了高速旋转,向上向善向好的车轮滚滚不息,呈现一种“比学赶帮超”的热闹和激烈竞争景象。还有什么比这种“内在跳跃起来”更让人欣慰的呢?内力、内在力量的改善和激活,这才是激励、唤醒的本然所在。
就算是这种做法有“以罚代管”的嫌疑,好与不好,也应该让孩子去决定,而不能凭借成人权威和家长意志,打压否定、冷嘲热讽。看看新闻中的案例:初三的倩倩,“有一次一同学考试作弊被罚了200元,但是她后来好好学习,进步很大,又挣回来了。”这种“进步很大”不正是教育者、家长和学生最希望看到的嘛!效果是最有力的回答。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西方教育思想和模式,和传统教育形成了有效互补。教育要想得到更和谐的发展,就要做好国际化和信息化,将西方国家的教育精华为我所用,洋为中用,提升教育效果和发展力。多培养国际上认同的“十字架人才”:十字架的“横”代表西方教育的知识面宽、创造力、适应性、独立性、敢于尝试和实践能力,顽皮和无所顾忌的个性;“竖”是指东方孩子的逻辑思维、知识深度、理解水平、统一规范、集体主义等。这才是更有发展潜力的教育。
“有奖学习”就是西方国家经常使用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干家务,奖励;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也总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物质和荣誉奖励。最典型的就是那则教育公案:有个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的时候,不小心踢碎了邻居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父亲借给他12.5美元,一年后归还。这位美国男孩边学习边打工,终于在一年里挣足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位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有奖学习”与上述个案有异曲同工之妙:提升孩子的发展责任感、向上动力感。
越是好的教育,就越是自由的教育,所以,诸位观察家、家长和旁观者,因为不是专业人士,和教育者、教育思维总是存在隔阂的。但绝不能用这种隔阂去捆绑教师,限制教育行为,而应该放开手脚,让教育者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内尽情展示,尽情尝试,给教育带来更多充满活力、充满乐趣的发展。(耿银平)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