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观察家 > 正文
中经搜索

公务员殴打父母是人才传统道德缺失的缩影

2011年10月27日 07:15   来源:红网   刘奇

(老父廖祥光的衣服被撕得破破烂烂,左膀也被咬出血)

  年近六旬的老父老母,从湖南郴州老家来深圳帮助儿子带孩子,没想到得到的竟是身为公务员的儿子的辱骂和殴打,并被赶出家门。而拥有硕士学位、律师资格证书的廖某,在同事眼中却是年轻有为、彬彬有礼。在这一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廖某竟出“父亲捅出此事是要毁我”的论调。(10月26日南方都市报)

  公务员、殴打父母,这么敏感的字眼一旦出现在了新闻之中,自然会引发人们的关注。廖某的高学历、突出的工作能力和较好的同事口碑,与殴打父母恶劣行径形成巨大反差,吸引着我们去探究在这一现象背后的问题。而这归根结底是公务员选拔中的“德”与“才”的问题。

  德才兼备,是当下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才固然可以通过考试、锻炼等方式得到直观体现和验证,而德,作为一种潜在的行为标准,考察者往往易被外在的表相所迷惑。我们不可能再回到汉朝“举孝廉”的时代,但为人是否正直,是否有所德行,也决定着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式。因此,中组部才提出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

  “百行孝为先”,无论基于什么样的原因和现实,廖某殴打并驱赶父母的行为,都是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相违背的。我们也可以据此作出合理的推想,一个对待父母尚是如此的人,又会如何对待不相识的群众、服务对象呢?如果我们国家的公务员队伍都是由这样的人组成,那么“服务型政府”的理念终将是一句口号,一支不崇尚德行,不注重修养的公务员队伍,其在社会管理过程中理应提供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则必将成为权力区别对待的寻租工具而已。

  尽管要确保选拔出的每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能做到“德才兼备”,实在不是一件现实的事情。然而,当我们面对如潮水般涌向公务员考试队伍的社会英才们时,不禁要反思一下,那几张卷子,几场面试,也许能够选出才华出众、能力非凡的精英,但面对道德问卷时,又有多少人能及格?廖某的言行,无疑已给自己的道德考试划上了不及格的等号,能力与口碑出众,却无法回避在传统道德上的缺陷与不足。道德与其性格、生活环境密切相关,非朝夕可以改变,但也许我们应该在公务员的选拔和培养机制上拿出可行的办法,全面考察公务员的道德观念与日常作风,莫让德才兼备成为一句空口号。

 

 

相关评论:

 

“北大”头衔不是公务员打父母最主要的看点

 

更应关注打父公务员双重人格的背后

 

北大硕士公务员殴母咬父的“野人精神”何来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