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他没儿子”戳痛当下的养老软肋

2010年04月04日 08:00   来源:红网   邓为
    安徽太和县一位85岁的老人在其子1月去世后,无人照料,饿死在家。村干部面对指责,回答是“谁让他没有儿子。”老人已被村民凑钱安葬。其子死后曾无钱安葬,之后靠邻居接济,村主任表示具体情况“搞不清楚”。(4月3日《潇湘晨报》)

    一句漫不经心却又麻木不仁的“谁让他没儿子”,刺痛了我们每一个人。老人并非没有儿子,只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儿子早己先去。没有了儿子的老人,生命中的最后时光,是靠邻居来接济度过的。最后因为无人照料,被活活饿死在废墟里。

    这样的人伦惨剧,这样一个让人痛心乃至悲愤的事实,尽管只是个个例,但它对民众心理造成的戕害却难以估计。在新闻跟帖里,无数人发出兔死狐悲的叹息:我们会不会也有遭此命运的可能。按照涟漪效应的解释,这样的个案悲剧,会从很小的范围波及到更大更宽广的范围与群体,让每一个面临养老问题的家庭及个人都会不可避免地唏嘘乃至恐惧。

    事实上,无人照料,饿死在家的老人,按照村干部的说法,是个五保户。问题是,按照五保户的救治规定,要实现集中供养或分散供养,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除了供给必要的生活物资外,还要“对生活不能自理者有人照料;妥善办理丧葬事宜”等。换言之,如果按照国家五保户的救治原则,这名85岁的老人绝对不应该出现“无人照料、饿死在家”的惨况。

    这样的悲剧,无疑让农村的社会保障和养老制度蒙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的人伦悲剧自然直接肇始于当地基层政府对农村老人养老制度的漠视,对救助政策的肆意曲解,对政府责任的人为放逐。一句“谁让他没儿子”的回答与责任的推脱,戳痛了农村养老的软肋。如果“谁让他没儿子”可以解释老人无人照料的凄惨晚景,那么又该如何去责怪农村人重男轻女乃至超生多生的社会痼疾?而事实上,即使是该老人的儿子,死后由于贫穷,“尸体就被摆在那里无人过问,最后村干部从程好山身上翻出900元钱,用这些钱雇人火葬。因为没钱埋葬,骨灰盒被丢到村外的草棚里达20天之久。”

    八旬老人无人照料被活活饿死尽管是个案,但在农村诸如此类司空见惯的生活困境背后,有多少危机被我们忽视与漠然。在这样的悲剧背后,是否也隐含着某些基层政府领导对民众疾苦冷漠乃至麻木的底层沦陷?我们只能希望,经过媒体的披露,这样的事件可能会引起政府的更多重视与警醒,从而有助于弱势群体救助措施的真正落实到位。

    温总理在政府报告里表示,要让每一个人活得更有尊严。关注农村特困和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完善相关的救助制度和措施,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终”。不要让“谁让他没儿子”再一语成谶,毕竟,只有切实的救助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才是保障人活得有尊严的不二法门。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