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卖俩房需要10个人吗?

2011年02月24日 08:46   来源:北京晚报   苏文洋

  昨天,京城有媒体报道:房产中介“闭店潮”初现,位居北京二手房成交排行榜前五名的鑫尊置地上周末开始调整门店,近50家门店调整(裁撤)后仍保持250家左右门店的总规模。目前,北京有正规房地产经纪机构1622家,比二手房市场最红火的2007年减少了近1000家。

  有意思的是这条消息后面链接的成本分析短文,题为《支撑10人店月须卖俩房》。据链家地产首席分析师张月介绍,包括房租、水电及其他固定设施维护费用在内,在三环周边热点地区,一家包含10名经纪人的连锁中介门店,每月的运营成本约为10万元,但其中并不包括经纪人的基本工资、奖金提成、“三险”等人力开支。业内人士透露,以3%的中介服务费用计算,门店平均每月至少得卖出近400万元的房产,“相当于壹到两套房产”。

  一个10人左右中介门店一个月卖出一两套房产就可以支撑下来,反过来,我要求教的是:一个月卖一两套房子需要用10个人吗?

  我们喜欢说搞经济,但真正懂得什么是经济的有多少人?10个人一个月卖一两套房子,这算是搞经济,还是搞不经济?别看中国不少人整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但有相当多的人是在忙着搞不经济。这当然不是某个具体人的问题,而是经济政策(比如房地产政策)的指挥棒出了问题。

  二手房中介,无非就是沟通买卖双方信息,从中牵线搭桥。他们本身并不创造社会财富,虽然他们的工作也是一种劳动,劳动成果也可以获取丰厚的报酬;同时还能够体现在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里。一套房子,经10万个中介,买卖了1万次,房价可能炒到天上去了,GDP数据也非常可观,但全社会还是一套房子,社会财富并没有增加。我们的GDP里,除了带血(各类事故)的,这种带水的GDP到底有多少,谁能说得清楚?如何能够统计出有效的GDP,真正增加了社会财富的GDP,哪怕是一个牙签、一双拖鞋,这恐怕是统计局的最大难题,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难题。

  2010年中国的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人均GDP不到日本的十分之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数据,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在100位左右。直到今天,我还未看到中国的经济学家出来解释,为什么我们的人均GDP比日本、比世界平均水平低那么多?不把低的原因找出来告诉国人,又怎样进步呢?

  从10个人一月中介买卖而不是生产一两套房子可以支撑一间中介门店里,我看到中国的劳动生产力非常低下,且没有把劳动生产力用到创造社会财富的正道。假如是一个人一个月卖一两套房,剩下9个人从事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其他生产活动,这是不是能够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财富?只有社会财富真正增加了,物价才能稳定下来,人民才会过上幸福生活。涨了物价涨工资,涨了工资涨物价,工资倍增,物价双倍增,生产长一寸,税收长两寸,这种螺旋式上升谁会幸福?

  一个人一年能为社会创造多少财富?恰好看到2月21日出版的《瞭望》周刊介绍,全聚德去年某员工创年度个人粗加工白条鸭纪录17.97万只。假如二手房中介提高生产率,把大量人员转移到类似粗加工白条鸭这样的生产岗位,你说对全社会多有价值?仅从这一点看,民工荒有相当大的原因是畸形房地产市场造成的。房价不下来,搞得很多人都靠倒腾房子吃饭,不但大多数人民的财产性收入不会增加,连整个社会财富也只能跟着一块减少。

(责任编辑:李焱)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