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记者从年度汉字评选主办单位之一的华中师范大学获悉,2010年年度汉字正在火热评选。记者在评选网站上看到,目前,“涨”在国内字的票选中遥遥领先,超过半数。排在第二位的是“拆”,接下来是房、被、控、囧、炒、堵、灾、博。(12月26日《长江日报》)
怎样用一个字浓缩地表达对即将过去的2010年的印象,无疑成了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据了解,今年网友们的推荐理由很实际、很直观: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一军”、“苹什么”……2010年什么都在飞涨。可奇怪的是,同是上涨,物价和工资给人的感觉却是“两重天”——工资却不涨。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物价已经走入了结构性上涨的风险区,到处是“涨”声一片。
的确,回顾即将过去的2010年,农产品价格、猪肉价格、食用油价格、液化石油气价格、成品油价格等等的暴涨,已令民生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许多民众怨声载道。所以,“涨”字高居2010年度汉字榜首,早在人们的意料之中,更是令人苦笑不已。
本来,长期以来,中国民众已经被医疗、住房、教育“三大提款机”抽得气喘吁吁,现在又要身临其境承受物价的一涨再涨,这无疑加重了本已脆弱不堪的民生负担,致使物价问题成了当下的头号民生热点,以至于本来属于专业术语的CPI也令普通百姓耳熟能详。可以说,民生物价大涨,显然已经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民生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其实,相比许多冠冕堂皇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来,“米袋子”、“菜篮子”等才是真正的民心工程。这就要求政府要密切关注普通百姓的微观疾苦,既要采取措施控制物价上涨,更要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增强中低收入人群的“抗涨”能力。也就是说,遏制物价暴涨的关键,并不在于行政性的价格干预,而是在于政府部门必须切实提高责任意识。这既是对政府部门执政水平的考验,也是评判政府行政责任意识的重要标准。
事实上,物价上涨的“顽症”并非无药可救,只要政府有决心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头痛医头、脚疼医脚,而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统筹考虑各方面的情况,改进价格调控政策,厘清炒作上涨和趋势性上涨等不同情况,分类调控,并加大市场法规的执行力度,实现物价理性回归当然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张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