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专用房政策出台初衷值得深思

2010年11月11日 07:51   来源:沈阳晚报   银玉芝

  日前,杭州市出台《杭州市人才专项用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下称《计划》),计划在未来3年内,安排土地1500亩,建设人才专项用房150万平方米,每年新开工不少于50万平方米,并力争三年任务两年完成。人才专项用房实行政府定价,由市物价部门根据项目开发成本核定销售价格,原则上不超过同类地段新建商品住房市场价格的50%。

  (人民网11月10日报道)

  杭州并非孤立,就在上月爆出深圳向包括拥有资产293亿元的腾讯CEO马化腾在内的多名企业高管,发放住房补贴。无论杭州还是深圳市,半价买房也好,住房补贴也好,都是针对所谓高层次人才。但现实是辩证和多面的,类似嫌贫爱富的政策制定偏向太过明显。这既含有因贫富差距造成的刺激,也有对该政策公平性欠缺的不满。在对普通民众的照顾、倾斜尚且不够的情况下,优先对经济上已经很成功的人群予以补贴,即便合情合理,公平正义也注定不足。

  对特殊人才给予更多的政策福利,也并非不可。但是不是只要是高层次人才就给房补?至少还得看受益方是否需要,以及其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对所谓高层次人才来说,其所需更多应该通过税收、外部软环境的提升来实现。这些身价本身已经不小,有房补有半价房,当然也够“温馨体贴”的,但比较而言,他们最需要的绝不是这个。因此,这项政策,不仅本身是浪费,还导致了公众的不满,得不偿失。

  一项公共政策首要的是体现公平、均等,其次也应该更多向弱势人群倾斜。即便是一些特殊政策,譬如为了揽才,给他们发住房补贴、半价购房,政策制定程序也应到位。哪一层级的部门有权制定,政策又该如何通过,都必须服人。如果公共政策的制定不够公开透明,通过得又过于随意,甚至给谁补贴,补贴多少,在媒体曝光之前,公众都一概不知。就单凭这一点,无论政策有多少合理性,必然都会被淹没,取而代之的只有质疑和不满。

  比较而言,给高层次人才的优惠,相对于公务员福利房等内部政策,权力的直接自肥、自利倒不明显。实际上也不止杭州、深圳有这一政策,房补揽才从来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城市都出台有相似政策,但同时对更困难、更需要的弱势群体的惠及,往往又显得有些吝惜。高房价之下,城市住房难的问题相当严重,但保障性住房投入却一直不够。两相对照,不难得出结论:对商业精英、科技精英的特殊福利,实际依旧隐含着的是政府部门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强烈冲动。而这背后,社会发展模式、政绩考核体系、官员授权方式等存在的问题隐隐闪现。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