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申遗与上市圈钱

2010年08月26日 08:0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傅春荣

  接踵而来的河南天地之中、中国丹霞地貌“申遗”成功的新闻,铺天盖地,劈头盖脸,让人目不暇接。

  相对于股市的不尽如人意,一时间各地掀起的“申遗热”,更多吸引了咱的眼球。但看了两眼之后,咱不禁惊奇——申遗这件事,怎么搞得越来越像公司上市了?

  截至目前,中国拥有40处世界遗产,数量排名全球第三。据统计,中国如今有35个项目正式备选“申遗”,各地跃跃欲试提出“申遗”的,已经排队到下个世纪。看来,排队“申遗”的热情已可堪比排队上市了。

  再来看看各地越来越高的“申遗”成本。据报道,牵头中国丹霞地貌“申遗”的湖南新宁县,为这次“申遗”花了4亿多元,“中国丹霞”六地共花费了十几亿元。

  这还是钱花了,见了成果的,而有更多的“申遗”只是个想法的景区,已经开始为此进入了花钱的轨道。

  譬如,即将于10月1日开园的耗资上百亿的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还没开园,但部分已建成的建筑近期竟遭到拆除,引来市民的一片质疑。而据大明宫遗址保护改造办公室主任周冰回应,此次的“调整”正是为了配合“丝绸之路”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这样的浪费也应该划归到申遗的成本中吧?而与西安大明宫不同的,湖南的南岳大庙也想“申遗”,但却希望把“申遗”的成本摊薄到每个游客的身上。

  据媒体报道,南岳大庙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日前在南岳电信宾馆举行,从上午8点30分开始,到11点40分结束,最终南岳大庙门票成功地由目前的40元/人次调整到50元/人次。湖南省物价局价格成本调研队的一份报告则指出,此次门票调价是因为南岳区为了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投入大量资金对古镇和大庙进行整修。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这其中有没有猫儿腻呢?我们来看看,南岳大庙隶属于南岳管理局,管理局下设22个部门,成本审核表上显示,以2009年为例,22个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基本工资发放了1003万元,津贴905万元,奖金149万元,社会保障缴费194万元,加上“其他”一项738万余元,这22个管理部门的人员经费合计2990多万元。

  除了高额的管理运行成本,南岳大庙每年的“专项经费”支出也很惊人。2009年,大庙旅游宣传费花费了279万余元。大维修分摊594万余元,其他大庙分摊510万余元。而在南岳管理局列出的近5年基建投资明细表中,香炉维修一项为420万元,公厕新建一项为197万元。而据大庙内一位法师说,近几年只建了一个新厕所。

  南岳太庙离“申遗”成功还差十万八千里呢,就已经开始了疑似敛财的涨价行为,让咱不禁担心,这万一哪天真的戴上了“世界遗产”的帽子,这门票得涨到多少钱呢?这不很像某些企业上市圈钱的行径吗?

  数据显示,平遥古城1997年“申遗”成功,旅游综合收入从1250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6.7亿元。而云南丽江1997年“申遗”成功,3年后旅游综合收入就达13.44亿元。但最近也有媒体爆出,成功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的贵州省荔波县,因“申遗”而欠下两亿多元的债务。

  实际上,很多地方“申遗”就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申遗热”的背后,是各地为提高知名度、吸引投资的利益争夺,很少有地方率先从保护文化的角度去“申遗”,而且在申遗成功后,对景点的过度性开发几成常态。难怪有人比喻说,如今“申遗”更像面子工程或风险投资。

  与大家对火热“申遗”的质疑不同的是,日前“甘肃张掖丹霞因资金缺口退出申遗”的消息一经爆出,反而得到了众多网友的力挺,类似“门票不会上涨了”、“强烈支持张掖”、“当地领导头脑清醒”、“甘肃人就是实在”等赞语不断上传。

  的确,景区不“申遗”难道就不能得到保护了吗?据《张掖日报》日前报道,张掖旅游局已经提请张掖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其中就讲到丹霞地貌地质遗迹保护项目。

  咱希望张掖丹霞能在当地政府的积极保护下更加绚烂,给公众真正留下一块涵养精神、启迪灵性的胜地,也希望其他已经“申遗”成功的地方,真正实现“遗产保护”的目的。(26H3)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