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6月6日在北京给眼下呼声甚高的收入分配改革泼了“冷水”。蔡昉说,目前还找不到数据让他得出“城乡差距扩大或缩小”的结论,也没有数据表明中国收入分配状况正在继续恶化。(6月7日《东方早报》)
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行业收入差距最高与最低的比例扩大到了11∶1。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至目前的0.47,这不仅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而且也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由于分配格局失衡导致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收入差距已经超过基尼系数标志的警戒“红线”。特别是一些专家学者深入探访,为我们了解当下居民收入分配与真实消费情况提供了鲜活的资料。
有鉴于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两会”都提出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正在起草、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进行收入分配改革,正在成为社会共识,势在必行。而蔡昉专家却给收入分配改革“泼冷水”,令人错愕与费解。或许专家是为利益集团代言,或许专家追求的是“语不惊人誓不休”的轰动效应。套用一句流行语,“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尊重你说话的权利”。但是作为专家应该体现社会责任担当。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摆出令人信服的理由,不能以专家身份误导公众舆论与中央宏观决策。更不能丧失应有的民生情怀。
根据蔡昉的表述,农民工的工资在2000年前增速较缓,“2004年是个转折点”,在2004年后每年以大约两位数的势头增长,2008年增长19%,去年增长16%。但是,这些收入在农村没有被统计到农户收入中,在城市进行住户调查时通常也不会选农民工。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借农民工收入增长证明城乡收入差距没有扩大,似乎没有错。但是,换个角度看,既然农村与城市都没有统计农民工收入,农民工收入增长数据又从何而来?如果没有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蔡昉专家说收入分配没有扩大,岂不是在自说自话?
退一步讲,就算农民工整体收入水平不断增长,通胀预期显现,房价、食品、水电气涨价也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而且不少农民工工资水平仍在最低工资标准附近徘徊,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报道更是屡见报端。普通民众不懂高深的经济学理论,与看不见摸不着的工资数据相比,他们更在乎自己的直观感受与体验。蔡昉专家谈农民工工资大幅增长,谈收入差距没有扩大,显然不能忽视包括低收入农民工在内的弱势群体的感受与体验。
全国总工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23.4%的职工5年未增加工资;75.2%的职工认为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我国居民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续下降,2005年已经下降到36.7%,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与劳动报酬比重的持续下降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切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已经刻不容缓。蔡昉专家此时提出收入差距没有扩大,给“收入分配改革”泼冷水,颇有不合时宜,为既得利益者代言的意味。
收入分配改革已经提出6年,至今没有实质进展。民众已经颇感焦虑与失望。而在这6年间,居民收入比重不断下降、消费率持续下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尽管收入分配改革牵涉到各方利益博弈,牵一发而动全身,既得利益格局调整过程十分艰难。但是从政策层面引导公平分配,降低基尼系数,避免收入差距继续扩大,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不能因个别专家的反对而难产。
当然,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语境下,改革就要触动部分人的既得利益,收入分配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逐步缩小收入差距,把每个公民都纳入权利保障视野,应该积极主动去做,并且要做好。而补齐公共服务与社会救助短板。也是在间接缩小收入差距。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