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溢价越来越小,直至成为套牢板。打新“杯具”了,从某个角度说却是市场化的幸事。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一年内有258家公司登陆A股,22家公司登陆主板,148家公司上市中小板,88家公司登陆创业板。高发行价与高市盈率未变,今年上市的143家公司首发市盈率接近60倍,远远高于以往二三十倍的首发市盈率。从今年1月开始,中国西电成为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第一单后,迄今有89只新股破发。不仅普通投资者,连打新基金也深套其中,打新神话再次破灭。
恐慌之下,网上中签率创新高。 5月以来上市的创业板新股平均网上中签率首次突破1%,一举创出创业板上市以来的月度新高。与此同时,网上平均冻结资金创出年内新低,网下冻结资金也环比大幅下降。
如果有关方面就此放松对新股上市限额的管制,就像放弃窗口指导一样,破发是市场化的幸事;如果新股发行不过是流动性下降、股市下挫的结果,破发只能说明是中国证券市场老病复发,并不能印证新股发行的完善。
在打新“杯具”中存在着市场化的萌芽。打新热情下降,监管部门不为所动,新基金与新股的发行依旧。不管有多少资金打新、或者有多少上市公司破发,本不是证监会的责任,而是市场的选择。有了现在的破发,有了将来的发行失败,证券市场才能减少圈钱的动力,才能进行真正买者自负的风险教育。但是,一二级市场存在巨大差价,说明新股发行询价机制亟待完善,以免让新股发行市场化成为损害普通投资者利益的幌子。
我国的询价机制存在利益输送。新股发行改革最大的成果是采用询价机制,改变了以往由监管层看守价格的弊端。目前A股市场的新股由264家询价机构主导,这些机构必须向上报价才能获得新股配售权,但这些机构不必参与购买,也就是说,他们事实上不必对过高的报价负责。大嘴一张,有实际利益而无实际损害,所以询价过程中大嘴遍地。除此之外,为了积累日后公司投行、自营业务需要的广阔人脉,甚至常常出现友情出演高报价的情况。
发行人、保荐机构与询价机构一团和气,各取所需,低报高买的结果是惊人的,高市盈率发行成为常态,包括破发股依然能够以高市盈率发行,在中小板上市的海普瑞获得211家机构提供有效报价,最高报价竟然达230元,平均报价高达170元左右。
质地普通的上市公司,其价格被一群黑嘴托到高位,即便破发损害了投资者,对于已经上市的公司与风险投资者而言,仍是一本万利。目前的发行机制可能损害了二级市场投资者,而保护了上市公司与风险机构、中介机构。询价机构理应受到质询,直至最终被取消询价资格,而作假的中介机构应该为自己的不诚信,付出经济与法律的双重代价。
中国证监会一直致力于发展市场化的新股发行机制,但要达到健康的市场化路途遥远。发行新股的价格永远过高,屡屡出现数千亿元人民币围追一个新股的 “盛况”,在遭到市场人士痛斥后,新一轮改革开始。新股投机则改头换面,在一级市场的上游,在中介机构卷土重来。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