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封丘县黄河化工有限工司2008年年底被勒令停产,然而自今年3月起又开始违法生产甲醇。5月7日,封丘县政府下发红头文件,组建领导小组为该工厂正常生产“保驾护航”。一名县政府干部表示县政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成立,真实用意是“防止老百姓告状”。(中国青年报5月11日报道)
从宝鸡中毒事故到嘉禾血铅事件,环境问题正逐渐成为民怨的新的生长点。而在封丘,这个污染企业巨大的噪音和空气污染已然让周边的居民成为了“环境难民”,还直接威胁着黄河的水质。某种程度上,污染厂家像是“定时炸弹”一般,等到民愤或者污染到达临界点,必然爆破成为公共事件。狰狞的毒工厂,像是打不死的蟑螂,其存在生态之中,总能看到地方利益冲动之下权力同资本的结盟,而另一面则是身心权益受损的民众。
污染企业“死而不僵”,或在于资本勾兑权力,为自己争取生存;或在于地方政府护短,为之提供庇护。但像封丘当地政府以红头文件方式让毒工厂“起死回生”,并组建“领导小组”来保障其生产,可谓是彻底“服务到家”了。首先,当地政府如此明目张胆地发文件促成污染企业生产,其必然已经成为利益主体之一,而甘愿充当污染企业的“打手”。撕破脸皮的权力,必然会放弃为政者寥寥无几的矜持,明火执仗为污染企业撑腰,从而一味打压民众诉求。
再者,“领导小组”包括多名县委常委以及主要的县领导,这相当于将大部分官员绑定在一起,以一个利益共同体的原则来要求内部成员。如此,在领导的层面消弭了对于污染企业的态度分歧,支持污染企业变成了铁板一块的共同意志,民众要找某位领导表达诉求,无疑是与虎谋皮。而且,集体的形式有利于责任的豁免。
由此可见,当地政府在污染企业上的做法可谓是破釜沉舟,决绝而不计后果。如此,污染企业倒是获得权力铠甲提供的活动空间,但受到污染侵害的民众无疑被置于绝境。充当保护伞的赤裸,让政府放弃了自己仲裁的角色,直接站到了资本的一方,于是,民众成为必然的输家,而且没有任何方式救济自己的权利。这时候的权力,已经由一个超然的民意执行者,成为粉饰污染的逐利小丑。
为了GDP火中取栗的官员并不在少数,但权力毕竟还是需要拿捏发展和可持续之间的平衡。为了经济指标,组团防止百姓告状,无疑是公共利益代表者对民众诉求的反戈一击,如同对于民众的“叛变”。权力对于自身角色的误读,已经让它和污染企业眉来眼去,却和民众攻防如仇敌。而不透明的权力,又总是有恃无恐而走上极端,并在利益的驱动之下进入癫狂的状态,以至于一群官员为严令关闭的重污染企业招魂不辍。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