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经济学家茅于轼参加一个论坛时表示,中国经济目前的主要问题就是结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他提出了增加就业、广开民间投资、提高农民工补贴、节约能源等措施。其中,茅于轼特别提出,可以为农民工发放住房补贴,如果每位农民工每年可以领取一万元的住房补贴,那么GDP就可增长2.3%。
从感情上来说,笔者赞同茅于轼先生提出的住房补贴建议,甚至认为不必局限于农民工,城市的弱势群体乃至普通工薪阶层,都应该有资格获得这项补贴。本月初,蒙古国决定从2010年至2012年用两年时间,政府以非现金和现金方式向每位公民发放150万图格里克(约合7500元人民币)的福利。
实际上,不仅是蒙古国这么做,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这么做过,比如新加坡、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也发过“红包”。这些地方都是人口并不太多的地方,这似乎给我们一个启示:人口少的地方,政府发“红包”有可行性,在人口超过13亿的地方,希望政府发“红包”,似乎不太现实。然而,日本2009年度预算草案中规定原则上每位日本国民将获得1.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924元)的政府“红包”(中新社2008年12月23日新闻)。日本也可以算是一个人口大国,这似乎提示我们,人口第一的中国也可以尝试一下发“红包”。
按茅先生的建议,只给农民工发“住房补贴”,可行吗?我以为还是会面临难以解决的困难。中国有2.3 亿农民工,几乎是日本人口总数的两倍。财大气粗的日本尚且不敢给国民发相当于一万人民币的补贴,中国的综合国力虽然已经排列世界前十位,但要拿出2.3万亿元的资金来发补贴,这笔资金实际相当于日本“红包”的20倍,这到底有多少可行性?说白了,只是一个“乌托邦”的建议。
另外,发“红包”虽好,但也涉及公平公正的问题,蒙古国月初就因为发“红包”的措施没有得到民众的完全满意,结果导致乌兰巴托出现号称10万人游行抗议的事件。如果给我国农民工发补贴,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这些补贴会不会被截留?农民工最终会不会享受到政策的益处?从目前一些地方保障房被某些有权有钱者占用来看,给农民工发补贴也存在着类似“鸠占鹊巢”的可能性。
笔者以为,根据中国的国情,收起对政府发“红包”的期待,转而督促有关部门多制定一些保障弱势群体的政策,让这些群体的生活水准不会越来越低下,可能更具有现实性。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