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高房价这一对未来中国政治、经济具有两重危险的‘炸弹’,非要有‘菩萨心肠,霹雳手段’不可。”3月12日,我在《中国楼市亟须“拆弹部队”》今日快评中有感而发。今年两会结束后的整整一个月,我们既看到了楼市最后的疯狂,炒房投机者与三令五申的中央调控政策公开博弈,更看到了一再重拳出击的政策稳准狠地打向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本周六,《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让全国人民切实感受到住房回归民生的强烈信号。
从“国11条”、“国4条”到前天的“新国10条”,已经根本不见了那些房地产利益集团鼓噪的“支柱产业”、“带动五六十个相关产业”、“城市化进程必然结果”等海外奇谈的影子,而是越来越清晰地表达中央政府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房价过快上涨的危害性,采取坚决的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改善民生和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改善民生,民生改善应当摆在首位。
一个并不很长的时期里,房地产业偏离了改善民生的目标,住房成为少数人投机牟取暴利的“赌具”。本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每年建设相当数量的新房,尽管离满足全体人民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应当说建房的速度快过人口增长的速度,即使每年有1千万人口进入城市,这些人也并不是从农村带着大把的钱把新建住宅统统买下来。事实上,是国内与国际的资本玩家和炒房投机者,利用流动性过剩造成的热钱囤积土地和住房,拉高地价、房价从中渔利。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李小棠在提案中称,在推动房价上涨的诸多因素中,境外炒房资金的作用不可忽视。去年年底,摩根士丹利等国际大财团纷纷将其囤积的楼盘分拆抛售,获取暴利,而一线大城市的中高档小区中,一些境外人士一人拥有数套乃至数十套房产也并不鲜见。
房地产市场出现住房越盖越多,房价越拉越高,生产上去了,产量增加了,广大工薪阶层反而买不起房子的悖论,重要原因之一是投机炒房。炒完一线城市炒二线城市,炒得昏天黑地,百姓望楼兴叹。广大工薪阶层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居然买不了五环路内一平方米住房,而实际建房成本才不到3000元,这让民生情何以堪。
此次“新国10条”的发布,有房地产业人士哀鸣对投机性需求的打击属于“急速冻结”,不亚于一次西伯利亚寒流,可能将楼市带入又一个冬天。我们知道,只有用“霹雳手段”从根本上抑制投机炒房,使住房回归民生,真正有住房需求的老百姓才能够买得起房、租得起房。这样的善政,诚可谓“菩萨心肠”。任何对炒房投机者的纵容,都是对本国本地百姓民生的漠视。地方主管部门坐视房价高企,甚至联手开发商、投机者囤地炒房,都无异于是一种自杀行为,将失去党心民心。
重拳打击外地、外国投机炒房者,应当说“新国10条”并没有完全用尽“霹雳手段”而仅仅是从贷款上加以限制,这也是“菩萨心肠”的体现。倘若炒房投机者能够识时务,明白自己的所做所为不得人心,及早改弦易辙,或许在这次住房回归民生的大博弈中不会输得太惨。否则,一定还会有更加严厉的“霹雳手段”等待着他们。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