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房市关键在遏制权力牟利冲动

2010年04月06日 06:51   来源:羊城晚报   张敬伟
    2009年全国高达1.6万亿元之巨,这些钱,可都是地方政府随意支配的,既得利益之下,怎么能够不追捧房市反而去坚决落实房市调控政策?其次,房市对经济增长的刺激效应是快速的,而且能够提振GDP总量,可谓一举多得的政绩和面子工程。中国房市的诡异不在市场本身,如果权力不为利益向资本折腰,而对权利关怀备至,中国房市的乱象就可迎刃而解

    从3月28日到4月1日,新华社一连5天发表“新华时评”,矛头直指地方政府,痛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根源所在———土地财政以及腐败所酿生的高地价高房价。一连4天的痛斥后,1日发表的题为《“土地财政”还能维持多久》的新华时评指出,“解决‘土地财政’问题,当务之急是从制度安排上弱化地方‘以地生财’的冲动。”如何遏制冲动?文章建言,“给予地方更多的资金支持”。眼下多数市场人士坚信,在不增加地方财政支配权力的前提下,地方政府“以地生财”这一局面很难由“调控”二字解决,而物业税则被视作增加地方政府收入的当然选择。(4月4日《羊城晚报》)

    一连5天的“新华时评”,不过是说出了公众早就心照的大实话。中国房市的游戏规则很简单:房价高企,不仅仅是开发商的利欲诉求所致,还有跟风而上的信贷资本和投机者,但幕后最大的推手,还是公共权力所致。

    这里的公共权力,指的不是中央,而是地方政府。从“国四条”到“国十一条”,从逼迫国企退出房市到房市契税和费用的调整,宏调力度大,迫降手段强,但是到了下面,就被对策所异化,被政绩冲动所冲淡。房市对地方政府的诱惑有多大,说出来吓死人:

    首先,光是各地土地出让金的总量,2009年全国就高达1.6万亿元之巨,一些一线城市的土地出让金竟然高达千亿元之上。这些钱,可都是地方政府随意支配的,既得利益之下,怎么能够不追捧房市反而去坚决落实房市调控政策?其次,房市对经济增长的刺激效应是快速的,而且能够提振GDP总量,可谓一举多得的政绩和面子工程。更重要的是,各地都在互相观望,三线看二线,二线看一线,而一线城市房价因为既往惯性很难降下来。所以,全国房市依然很热,调控变成“调涨”,是必然之事。

    要摧垮各级权力、地产资本、银行信贷形成的利益共同体,绝非仅有中央宏调的组合拳就能做到。要解开房市的死结,关键在于约束地方政府权力,让公共政策在各行政层级间畅通无阻:

    一是以强力手段,斩断各级权力和资本的利益链条。不过,这种自上而下的强制命令,恐怕很难执行。因为在现有的市场情境下,沉迷于房市的权力是普遍性的,是体制性的。法不责众,就成为自上而下的权力执行梗阻。二是理顺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关系,中央财政适当放权给地方,使地方能在理性的财政制度下有利可图。也就是说,通过财税制度改革,理顺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博弈。先给予地方政府合理之利,再斩却权力深度介入房市的非理性利益链。

    权力能够推升房市,自然也能够给房市降温。权力退出房市是非,对失控房市釜底抽薪———土地财政不再,房价成本自然大降;不以房市刺激发展,房市也就失去了政绩兴奋剂的作用;变成房市的公共裁判者,公众和开发商的博弈也就变得相对公平。由此可见,中国房市的诡异不在市场本身,而在于权力是合乎法治理性还是功利浮躁。如果权力不为利益向资本折腰,而对权利关怀备至,中国房市的乱象就可迎刃而解,中国人的安居梦想就不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